《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2月10日登陆银幕,讲述了发生在布拉格的浪漫爱情故事。影片由徐静蕾执导,王朔编剧。1月19日,该片就在淘宝电影开启预售,在开放网络预售的7小时内,一共售出8万余张电影票。
本报记者 张祯希
通过电商平台购入低价电影票,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档,电商已经扣动了预售扳机。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于上映前约一个月,便在淘宝电影开启预售,1分钟内卖出1万多张票。电影《爸爸去哪儿2》也因预售火爆,紧急追加600场点映。不少新片更是在上映前,就宣布“预售票破亿”。
网络低价预售票成为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也让不少电影还没上映便有了好看的票房。然而,这其中也暗藏着对电影市场总体盈利的破坏。一位影院负责人透露,去年年底,全国票房预期为300亿元,然而最终的票房成绩却离这个电影人眼中并不困难的预期“一步之遥”。有评论认为,这偏差正是由超低票价引起。
除了拉低总票房,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电商的低票价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一方面,电商对大影院、火爆商业电影的一股脑热情,会对偏远小影院、话题不够火爆的冷门影片生存空间进行挤压。另一方面,长此以往电影会沦为廉价产品,观众将不愿为正常票价买单,一旦电商成功占市场,并不再贴钱,观众可能大量流失。
9.9元冲破“最低票价”底线,电商、片方买单
从去年开始,不少电商就纷纷推出9.9元、19.9元超低票价。“下载客户端,网上下单,影院拿票”的购票方式在年轻人中风靡。随网络超低票价而来的还有愈演愈烈的“预售”概念。去年国庆档、贺岁档的《心花路放》、《一步之遥》等片纷纷通过格瓦拉、淘宝、猫眼、微信等电商打响票房预售战,其中《心花路放》通过和美团猫眼合作,创造了先期网络预售票房超4000万元的佳绩,最终影片票房则高达11.6亿元;《一步之遥》更是因为9.9元的超低票价,引来网友疯抢,两小时内就卖出了6000张票,电影上映前,预售票房就已破亿。
无论是日常的电商在线售票,还是电商预售票,对于提升影院上座率,带动人气作用很大,也成为一种电影上映前的新营销手段。通过电商平台售票,似乎成了一个大趋势。电商的票房份额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总票房217亿,在线售票份额约占25%,2014年总票房296亿,电商售票份额近40%。有业内人士估算,今年电商售票份额有望占到50%左右。
低票价为观众带去了便利与实惠,然而9.9元、19.9元这些数字却既非“薄利多销”,也不是现有电影票价下降空间很大,而是有人“自掏腰包”,补上了差价。原来,在影片上映前,为了防止院线间的恶性价格竞争,片方会与全国各大院线签订“最低票价”限制合约。最低票价根据全国不同地区分为三个阶梯,一般为20元、25元、30元。虽然观众在网上能以9.9元的价格购票,但最终结算时,影院收到的依然是该片的最低票价,而非观众在网上支付的超低价。
那么又是谁为观众慷慨“解囊”,补足了差价?一位长期从事电影营销与推广的专业人士介绍,补贴来自第三方。“有的来自网络公司,为了在短期内招揽大量用户,所以采用了这种砸钱的方式,这有点类似之前风行的低价打车软件;还有的来自片方,为了在众多上映电影中,抢夺更多的放映时空,有的制片方会拿出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的资金,投给网络公司,对观众进行票价补贴。”
补贴一窝蜂,偏远影院、冷门电影生存受挤压
电商预售票可作为片方营销手段,迅速为影片积累话题与人气。对观众来说,在线购票则便宜、便利,通过电脑或手机APP不仅能以极低价格“秒杀”电影票,还可以选到心仪场次、座位,免去此前在售票窗口等待的时间。而对电商来说,虽然“自掏腰包”,却能在短期内大规模培养最大资源——用户。这似乎是一个三方得益的尝试,然而,业界对这一现象却并不乐观。在前不久举行的一个电影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超低价票眼下看,带来了“实惠”,其实却暗藏着对电影生态的颠覆甚至是破坏。
一位市中心影院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对去年电商低价售票份额近40%的事实表示震惊,并表示该影院并未参加过电商的预售活动,也没有这个打算。“电商的低票价看似带动了影院的客流,但并不是好事。它压缩了院线自身的运营空间,在这些低得离谱的票价面前,院线推出的会员制马上失去了吸引力,不利于获得粘性顾客。此外,电影院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提供的不仅是电影,还有娱乐与服务。网上买票,踩着点来看电影,其实挤压了影院的盈利空间。”这位影院负责人表示了自己的顾虑。
这样的顾虑并非多余,资深电影人于冬就曾表示,当今电影院的作用在不断降低:“它现在只是一个门店,负责放映电影以及与各大电商结算。电商已经帮电影院找到了观众,卖好了票,甚至做好了所有的宣传。”有学者预言,电影院越来越有可能沦为放映与验票的终端。
记者从电影市场了解到,对于电商的补贴,热门影院与偏远的小影院态度呈现两级。对客流本就巨大的位于市中心地区的影院来说,虽然电商会以最低价补足票价,但相较于原本可以卖到七八十元的票价看,总收入还是降低了。但是对于客流不足的小影院来说,补贴却是求之不得的。然而电商往往只愿意贴补大影院与热门影片,而大影院也会迫于周边影院都已与电商合作的压力,接受低价票合作。
在时代金典院线总经理吴鹤沪看来,除了对电影院利益的伤害外,电商的低价票也扰乱了电影市场的公平结构。“电商一窝蜂贴补商业大片、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影院。放出正常票价的偏远地区小影院,以及冷门、文艺片的生存空间就受到了挤压。这不但加剧了电影市场的冷热不均,也让电影沦为廉价消费品,观众习惯了超低票价,票价合理了,反而会陷入留不住观众的窘境。”吴鹤沪认为,超低票价其实已经让电影市场乱了套。
夺回主动权,传统影院改变思路寻求变局
“以后是不是1元钱,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观看到电影了?差价可以由广告商贴补。因为对于电商来说,点击率越高,客户越多,广告收入也越多。如此一来,电影的排片也有可能会被电商左右。”一位院线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另一重焦虑——除了经济利益的损失,传统院线会否也在低价趋势中失去主动权。
“价格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花钱买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吴鹤沪看来,买票只是途径,而电影的真正体验从电影院开始。电商施加的价格压力也是一种蜕变的契机。“传统影院必须在软性服务上升级,让周围的居民不因为软硬件设施的不足而抛弃你。影院的会员制也要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比如专供会员的衍生品,专供会员的美食饮料,以及提前预定服务,不让会员因电商流失。”
吴鹤沪同时建议,影院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也要多挖掘一些“附加值”。欧美不少电影院都开始这种提高体验价值的尝试。有的在影院中加入与电影相关的元素;有的在电影放映中提供餐饮服务;有的则将座椅替换成船位或车位,增加观影的趣味性;还有的在保留传统放映功能的同时,拓展卡拉OK室、游戏房、保龄球馆等一站式娱乐服务,提高了影院的吸引力。
也有业内人士坦言,电商平台的低价销售,虽然给电影市场制造了混乱,但是互联网销售得出的大数据分析,也为片方找寻目标群体、院线细分和选择观众提供了有益参考。这积极的一面值得肯定。而低价补贴其实也并非一定是扰乱市场的坏事。有业内人士呼吁,“补贴用在适当的地方叫做促销,但用在不正当的地方就变成倾销了。低价不应集中在假期档、最好的放映时段、最热门的影片以及最火爆的影院,也应该多关注小影院、中小成本影片。与市场的冷热形成一种互补,才能共同促进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