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拍好《狼图腾》,导演让·雅克·阿诺花5年时间与真狼演员培养感情。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影片的尾声,字幕滚动。银幕上依次出现每一只参与演出的狼和狗的名字,灯光大亮,掌声雷动。此时,一位风度翩翩的长者从观众席上起身,有人认得他是获得过3座奥斯卡小金人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也有人认出他身边那栩栩如生的狼头标本。
记者问阿诺,用英文采访吗?71岁的老人调皮起来,“No,French or wolf language.”(“不,法语或者狼语。”)近日,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狼图腾》在上海举行了点映场,导演阿诺阐述他内心关于狼、天地以及自然的图腾种种,为这部将于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揭开序幕。
一曲狼的挽歌,哀而不伤
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感情者,莫过于狼;最具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依然是狼——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
作为世界上首部以群狼且全部以真狼为主角的影片,《狼图腾》讲述了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的故事。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到了那爿天地里最叫人敬畏的动物。
影片中,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都会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及至倔强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成长的历程——无不使观者对其后发生的事扼腕。在草原资源被逐渐利用的年代,草原狼的消失渐成不可逆转的现实。
电影最精华的部分,当属真实还原了书中的狼马大战——人与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雪景随着镜头的推移层层渐变,风与云在晚霞映衬下更显血色悲凉。奇风暴雪中、狼群的呼啸声中,漫天风雪竟然蕴含了凄厉的壮美。偷黄羊、掏狼崽,在被人类逼到绝境之后,狼群终于发起反击。尽管草原狼靠夹击包抄赢取暂时的胜利,万马齐喑,但转瞬,群狼几乎统统冻死在湖中,成为草原上惊惶的雕塑。翌日,风沙俱净,天空碧蓝,只有低低的啜泣和不甘认输的愤怒。
在阿诺看来,《狼图腾》是为草原上野生狼所奏的一曲挽歌,但曲调并不哀伤。“狼就是狼,它们是天生的战士,无法被驯化,血液中永远涌动着嗜血的基因,大自然才是它们永恒的家园。”导演说,惟其如此,它们的精神才可不朽,才能最终赢得对手的尊敬,成为草原上人们膜拜的“狼图腾”。
满腔自然情怀,敬而畏之
对于原著,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的态度是,若将《狼图腾》当成小说来读,它充满了历史和传说;若将之视为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它又不乏虚构和想象。那么,大银幕上的《狼图腾》又试图渲染怎样的情绪?是小说拥趸眼中的原著情怀,还是出版人心里的知青情怀?
阿诺说,两者都有,又都不尽然。在电影导演的心里,这是一部从地平线走出来的电影,人们的视野循着狼群埋在草丛中的目光,一步步向着天际线推进,时刻充斥一股冲锋陷阵征战沙场的豪情,又自始至终贯穿着人、狼向往天地与自然的情愫。而这种情愫恰是打动阿诺接下这部中国剧本的直接原因。
因为梁家辉主演的影片《情人》,让·雅克·阿诺很早就为中国观众所知;又因为《兵临城下》这部战争片,他得以蜚声国际。但法国人身上真正独树一帜的标签,是来自于《两只老虎》《熊的故事》类似的动物题材片。阿诺崇尚自然,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回归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最初境界。
2008年,在朋友寄来的众多书籍中,阿诺发现一本来自中国的小说——《狼图腾》。从翻开第一页,他就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半部未完,他已无法按捺心头激动,只因书中对人与动物的较量、人与自然的融合等描写,直抵灵魂深处。“我年轻时曾被派往非洲,在那里我和陈阵一样是个‘知青’,我学会了如何与大自然相处,也看到野兽温柔的一面,凶残背后的慈悲。”正是书中的共鸣,让阿诺断然拒绝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邀约,来到北京。
七年哺育,一朝上映。阿诺说:“《狼图腾》是讲述人类与所有种群物体相互理解、相互给予、并相互依存的关系。”导演所期待的映后效果,不在于票房多高,而是人们有所触动,对自然、物种敬而畏之。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