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法国皇帝拿破仑麾下的士兵曾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他发现了一种新的作战方法,利用我们的腿来代替刺刀。而涉及行军,鞋就是士兵的重要装备了。所以本文就来说说军鞋的事,看看古代士兵的鞋子什么样。
大家知道日本人喜欢穿木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木屐来自中国。最早的木屐发现于良渚文化地层,距今也有四千到五千年历史。这种木屐虽然就是和人的脚差不多大的木板,和拖鞋差不多。它虽然很原始但是好歹给脚底板提供一层保护,不至于把脚底板给硌伤。后来为了方便,到了东汉时,木屐底下又加了两个齿,这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木屐。
除了良渚文化以外,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也就是四千多年前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原因,当地先民弄出了了靴子。因为在那种地方冬季寒冷弄不好就会被冻截肢。所以为了方便行进,还有抵抗秋冬的寒风,所以出现了皮靴。虽然当时的皮靴实物难以保存,但是一些文物能让我们对那时的靴子有所了解。如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就出土过一个辛店文化陶靴。在甘肃一些人形陶器中也出现过穿靴子的人物形象,从辛店文化的陶靴模型来看已经很和后来的皮靴很像了。
▲辛店文化陶靴
▲甘肃玉门出土的四坝文化人形陶器
到了先秦时期,士兵的鞋子有进一步发展。许多读者看过一组中国古代武士复原图,其中有张战国武士的复原像,这张复原图做的很用心,盔甲通体黑色,身甲一直到腰部,然后臂甲像龙虾壳,头盔很像坦克帽,因为比较有个性,所以盔甲款式还被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组采用。
▲虽然汉朝盔甲长的不是那样,但是这张复原图盔甲复原可是有依据的,这盔甲原型来自曾侯乙墓的楚式甲。
除了盔甲以外,鞋也是亮点。曾经许多人问过的中国古代士兵穿什么?直接用加铜泡的皮靴来回答了这个问题。这种铜泡靴可不是单纯的想象,而是有考古依据的,铜泡靴是根据一个在辽宁发现的墓葬中,墓主人脚部发现大量的铜泡推测的。在衣物上加铜泡在当时并不少见,兵马俑坑附近的其他陪葬坑就有过类似的俑出土。因为铜泡金光闪闪的,所以给人感觉特别拉风。
当然这张图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士穿的是楚式盔甲。但是他的靴子却是北方风格的。楚国地处南方,今天南方比战国时期更凉爽一些,所以穿了一双铜泡靴夏天时不怕捂脚吗?当然这个问题瑕不掩。我们看看楚人的鞋子什么样。
▲楚国人俑
从上图中这个人俑来看,鞋头为方形,整体来看和后世的方形鞋差不多,当然有人会觉得这个不是太写实或者从身份来说长衫大袖能代表一般人吗?我们可以看看兵马俑的。从兵马俑的复原图可以看出兵马俑穿的也是方形布鞋。兵马俑的鞋底也很有意思,不是想象中一个平面,而是凹凸不平,因为兵马俑是参考真人真物。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推测发现这是纳鞋底时的针脚造成的,而且鞋底分布的十分有规律,中部的纳鞋底的针脚比较稀疏,而在前脚掌和后脚跟这两个磨损较为严重的区域则特别的密集。这正好和人的步行方式相关。说明在当时人们纳鞋底子的技术已经十分的成熟。那些纳鞋出现的小孔特有的凹凸不平的鞋底,有利于增加摩擦力,而且鞋底很厚,堪比两千年前的跑鞋。
除了普通布鞋以外,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山地地区甚至出现了钉子鞋。比如中国东北地区发现了钉子鞋。因为辽东地区多山夏季大雨冬季大雪,所以高句丽人也做出了钉子鞋以适应辽东地区的山地。除此以外,还出现为了增强腿部防御,往靴子里加铁片的做法。比如下图这个蒙古国家博物馆的铁鞋。里面布满铁片,但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蒙古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铁靴
不过话说回来,那种很密实的靴子或者鞋子虽然拉风,但是在炎热潮湿地区很容易吃不消。比如郑成功的铁人军虽然上身防护严严实实,但是在荷兰人的记录中铁人军的腿部几乎是无防护的。南方作战的明军士兵大多也是穿麻鞋,因为江南潮湿所以这种麻鞋更适应江南的气候。而这种麻鞋甚至到抗战时期依然出现在军队中。
像古罗马士兵的鞋在湿热地区活动时穿的是一种凉鞋,后来也被称为罗马鞋。没钱的穿草鞋,有钱的穿皮凉鞋。
除此以外如果地方特别湿热,还需要经常过水,穿鞋不划算那么就是光脚,倭寇图卷里的倭寇就是光脚。
虽然鞋子相比较刀剑不起眼,但是却陪伴士兵很长时间。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增强,士兵的作战靴也不断发展。读者们军训时的穿过的胶鞋想必还有印象吧?这种胶鞋又被称为解放鞋,很硬又抗造还便宜(才十几块钱)当然舒适性另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因为轻便结实深受士兵好评,但是在用了几十年后这种胶鞋各种缺陷太过明显被作战靴和跑鞋逐步取代。
这些新的作战靴相比老式的胶鞋性能有很大的提升,比如在青藏高原地区,解放军装备的07式山地靴就广受好评,在青藏高原地区得益于轻便保暖透气的性能大大增强了士兵的通过能力,也为保卫边疆做出重大贡献。
总之,虽然提到古代战争,虽然大家往往会想到刀枪弓弩,但是鞋这种虽不起眼但是陪伴士兵几千年的装备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双尾猫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