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看侦探小说,那一定不能错过雷蒙德·钱德勒——这位载入经典文学史的侦探小说家。
“硬汉派”侦探小说家 雷蒙德·钱德勒
谈到钱德勒,就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爱伦·坡最佳长篇小说获奖作品《漫长的告别》。在20世纪美国文学的黄金时代,钱德勒以《漫长的告别》中“硬汉派”的风格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品质,这部作品也成为能够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齐名的不朽名篇。
看到这里,你或许觉得《漫长的告别》的阅读门槛很高,实则不然。即使对于初次尝试侦探小说的读者来说,《漫长的告别》也是一本能轻易上手的作品。
这部侦探小说中涉及的案情并不复杂,推理过程也不会令人有“降智打击”的体验。繁芜的叙述不再是为了塑造案情而肆意铺陈,反而别具匠心地以案情为载体来呈现“漫长的告别”这一主旨。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钱德勒精巧的构思。环环相扣的情节足以令你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1973年电影《漫长的告别》剧照
好的侦探小说往往能够先声夺人。同钱德勒一贯以来的作品相同,《漫长的告别》也有着一个不寻常的开头:
下次我如果再见到一个彬彬有礼的家伙在劳斯莱斯银魂里烂醉如泥,我肯定会朝多个方向迅速撤离的。世上最致命的陷阱就是你为自己设下的那个。
故事的开始,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偶遇了酒鬼特里。特里一无所有,穷得只剩下尊严。这样的特里却奇妙地触动了马洛。“我更喜欢他烂醉如泥,穷困潦倒,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但却傲骨铮铮时的样子”,马洛看着特里,以为看到了同样傲骨铮铮的自己,将他当作为数不多的朋友。
“朋友”似乎是在所有“硬汉派”小说中都极为重要的人物关系,这一点在“硬汉派小说鼻祖”达希尔·哈米特的作品《玻璃钥匙》中可以窥见一斑。友情成为主角一切行为的驱动力,让侦探的一腔孤勇有了最好的解释。
但对于钱德勒来说,只有“友情”这一元素显然不够,他认为侦探小说应当是这样的:
故事就是关于这个人为了寻找隐藏的真相而进行的冒险,如果不是发生在这个擅长冒险的人身上,则也不成其为冒险了。
友情+真相+冒险,这就是钱德勒侦探小说的基本法。于是,之后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特里卷入了一宗命案,他涉嫌谋杀了自己的妻子并在逃亡时畏罪自杀。而马洛坚信特里是无辜的,悄悄展开了调查。
我想要给一个无辜的人正名。在此过程中我根本不在乎用何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为了朋友,马洛在面对诸多威胁时仍未放弃追查。在探求真相的过程中,马洛结识了酗酒成瘾、逃避现实的畅销书作家,作家那美丽动人却神秘莫测的妻子,坐拥财富却不念骨肉亲情的富翁……
这些外表光鲜的人内里却并不像看上去那般美好。他们就像见不得光的幽灵,在繁华的洛杉矶小心翼翼地藏好自己的马脚。贪婪、冷酷、自私、绝望裹挟着他们,直到将他们拖入无边的黑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杉矶
同样被黑暗吞噬的,还有许多苦苦挣扎的无辜者。他们本无意踏入社会禁区,却无力在权与欲的游戏中自救。
“组织犯罪只是万能的美元肮脏的一面罢了”的世界里,“有人在被毒打、被抢劫、被扼死、被强奸、被谋杀。有人在忍受饥饿、疾病、厌倦,绝望地面对孤独、悔恨或恐惧,他们愤怒、残忍、狂乱,浑身战栗,泣不成声。”
这也是这部侦探小说能够登上文学殿堂的原因。即便抽离掉推理的元素,这仍是一部值得品味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钱德勒不仅在讲述一宗案件,更是在揭露当时社会最不堪的一面。故事发生的舞台——洛杉矶——是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世界。一战的硝烟刚刚散去,经济危机又无情袭来。动荡带来了无尽的绝望,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都在覆巢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种环境下,马洛的出现似乎是时代的召唤。他是钱德勒心中正义和勇气的化身,也是这个崩坏世界里无畏的平民英雄。
钱德勒认为,侦探不应该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而应当是一个“进可迫敌入穷巷,退可潜伏待时机”的人。
总得有个人到这些穷街陋巷去——一个自己并不卑鄙,也无污点或者并不胆怯的人。这种故事里的侦探必须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英雄,他是一切。他必须是个完整的人、普通的人,却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马洛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常”的侦探。作为钱德勒笔下一系列侦探小说的主人公,马洛不同于很多侦探小说中头戴礼帽、风度翩翩,仅凭出色的头脑和丰富的想象就能解决案件的侦探形象。在钱德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眠不醒》中,马洛就是一个“有着放荡不羁的外表,却有着金子般的心,单枪匹马和这个黑暗的世界斗争的人”。
马洛是个行动力极强的硬汉派,时常会冒出几句略带讽刺和黑色幽默的话语,一言不合也会对他人拳脚相向。明明只是个收入微薄的小侦探,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对待任何人都不假颜色,绝不低头也决不妥协。这就是马洛,孤僻却富有同情心,不羁却善良正直,颓废却向往光明。
就是这样有点可气又不乏可爱的马洛赢得了不止作家本人的喜爱,他坦率而中正的性格时至今日仍富有绝对的魅力。在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票选史上最佳男侦探时,菲利普·马洛曾一度超过歇洛克·福尔摩斯并勇夺第一。而马洛之所以受到这么多读者的青睐,和钱德勒为侦探小说以及马洛这一角色赋予的使命感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日渐崩坏的世道,太需要有人坚定不移地守住心中的良善,无所畏惧地追寻正义和真相。马洛改变不了这个糟糕的世界,但作为道德上的理想主义者,他也不能蒙住自己的双眼,昧着自己的良心,对一起起疑点重重的案件不闻不问。生性浪漫的马洛,愿意去“多管闲事”,不求回报。
正如在《漫长的告别》中,尽管马洛最终将他曾为之赴汤蹈火的特里定论为“一个道德上的失败主义者”,但马洛不曾后悔在初遇烂醉如泥的特里时扶起了他,也不曾后悔拼尽全力去为特里洗刷罪名。
“硬汉派”侦探的代表 菲利普·马洛
读这本书之前,可以在泛黄的灯光下倒上一杯小酒,微醺的感觉或许能将你更好地带入故事开始的那间酒吧。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或许会慢慢遗忘故事的细节。但我相信,马洛这个角色会始终鲜明地留在你的脑海里——
暮色黄昏中,一道孤独的身影走入刚开业的宁静酒吧,坐在明暗之间喝着一杯螺丝起子,随后悄无声息地离开,隐匿在茫茫夜色中。
他是马洛,在比黑夜更黑暗的世间踽踽独行。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孙欣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