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会馆,对上海人而言是一个神奇的传说。它见证了“以港兴市”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它曾经名噪江南,又无奈衰落沉寂,掩蔽在陋巷简屋中,难以一窥真容。
商船会馆是上海第一所同业会馆,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上海各帮沙船商集资在小南门外马家厂北(今黄浦区会馆街38号)兴建。
商船会馆占地近20亩,规模宏大,号称“极缔造之巨观”。会馆坐西向东,面朝黄浦江。正门额上刻“商船会馆”四个大字,两侧偏门额分别刻“海晏”“河清”。大殿为歇山顶双合式建筑,神龛祀天后。两厅祀成山骠骑将军滕大神、福山太尉褚大神。殿前建两层戏台,上有八角形漆画藻井。南北设厢房看楼。殿后有集会议事的大厅。会馆侧建承善堂,办理施诊、抚恤等事务。
商船会馆位于南南线摆渡口不远,俗称“南南会馆”。每逢天后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会馆内外张灯结彩,门庭若市,演戏酬神,祈福平安。光绪二十年(1894),朝廷颁赐“泽被东瀛”匾额,褒奖船商护漕功绩。光绪三十三年(1907),绅商李厚祐等筹资创办商船小学,供同业子弟就读。1930年商船会馆改组为沙船号业同业公会,1954年停止活动。大殿和戏台曾用于街道会场、学校和工厂,南北厢房成为民居。
商船会馆命途多舛,屡遭劫难。清末,英法军队和江南制造局筹办处先后入驻,以致“殿厅圮毁”。不久,因“风霜剥蚀,诸屋倾欹”。尔后,“飓风大作,戏台头亭渗漏”。1964年大修,屋顶精美雕饰悉毁,南厢房也被拆除。2010年董家渡旧区改造,破败不堪的商船会馆在荒芜中茕茕孑立,满目凄凉。
商船会馆在上海航运、商业、贸易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护这一珍贵遗址,传承历史文脉,绿地控股集团于2019年8月8日启动商船会馆修缮工程。12月22日主体建筑竣工揭幕。历经三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商船会馆涅槃重生,犹如拂去尘埃的璀璨明珠,成为绿地外滩中心一道意蕴厚重的风景线。
商船会馆大门(上世纪50年代)
商船会馆大殿(上世纪50年代)
商船会馆戏台曾用作工厂办公室,台口搭起了面板和窗户(2005年)
商船会馆大殿前的简屋正在拆除(2010年)
基本修复的商船会馆大门(2020年)
修缮中的商船会馆戏台(2020年)
商船会馆大殿重现昔日风采(2020年)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