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在另外一个宇宙中,有个一模一样的地球,生活着另外一个你,在那个世界中,你是高富帅,人人都对你痴迷不已……
阿信说的是最近的韩国脑洞神剧——《国王:永远的君主》,正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故事,设定在平行世界里的两个韩国,男主李敏镐是另一个世界中的宇宙强国——大韩帝国的皇帝,而女主则是一个生活在大韩民国的普通人。
就在我们的编剧思路还停留在往古代来回穿越的时候,韩国,却站在了爱因斯坦和霍金等科学巨匠的肩上,将量子理论和宇宙学融会贯通,成功研发出 平行世界穿梭·故事叙述技术的国家。
阿信今天用几分钟,简单梳理一下这个让关于平行宇宙的复杂问题。
“平行世界”从科幻文学到韭菜收割机
如果仅仅把《国王:永远的君主》中平行世界的设定,当做想象揪出来供大家娱乐一番,那未免有点过于肤浅了。
事实上,平行世界是一个深深嵌入世界各国的文化符号,从思想史到文学,再到今天的流行影视,它的影子无处不在。
关于它的故事,要从300多年前开始说起,那时的欧洲,自哥白尼、伽利略再到牛顿,“宇宙之心”被一步步开启,人们普遍认为,宇宙中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都有着自己的既定位置和规律。
于是,德国的科学巨匠——莱布尼茨就开始举一反三,思考一个更难以捉摸的事物:人类的历史,是不是也由某种客观规律暗中支配呢?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在总结了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之后,莱布尼茨得出了结论:上帝也许可以感知到每一个历史分支,他为人类选择了那条最佳路径,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住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那个世界里”。
不过,这立马招来了“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的无数白眼。
在短篇小说《老实人》中,伏尔泰把莱布尼茨讽刺了个底朝天。他说,不管发生什么,莱布尼茨总是傻乎乎乐观地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两位伟人的隔空互喷,却无意中带火了“平行世界”这个概念,于是文学家们开始在作品中引入这个概念。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掉入兔子洞而进入另外一个国度。此后,一大批平行世界奇幻文学以此为蓝本喷涌而出——比如《绿野仙踪》和最近几年因为电影而开始大火的《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故事设定在二战时期的英国,小主人公们从一个衣橱,进入到了另外一个魔法般的童话世界
到了19世纪,平行世界的“信仰市场”已经十分庞大。几乎每个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人,都深深痴迷于多维度和平行宇宙的想法,许多人都祈祷能够拥有这种魅力。19世纪70年代,一批别有用心的人,开始瞄准了这个细分市场。由于早期的平行世界多与魔幻、传奇这样的概念挂钩,所以离“变现”最近的人群,无疑就是那群灵媒。
19世纪风靡美洲大陆的招魂术运动创始人:福克斯三姐妹
灵媒通过公众表演,声称他们能和住在其他版本的世界中的人对话。
这个节目一经问世,立刻疯狂横扫了欧洲和北美。据统计,1855年美国就有招魂术信徒200万人之多,灵媒上万人。
此时的欧洲,也是经典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出于对科学的无比自信,19世纪晚期的物理学家们纷纷涉足到超自然现象领域,迷信和科学开始了一段奇怪的和谐统一时期。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英国伦敦皇家化学学院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爵士,他曾经是化学元素铊的发现者和辐射计的发明者。
威廉姆·克鲁克斯(Sir William Crooks)
但克鲁克斯的另一项热情是超自然现象,他公开为灵媒辩解,甚至亲自拍摄了魂魄。
克鲁克斯爵士拍摄的,自己与鬼魂凯蒂金(Katie King)小姐的合影
当然,后来,灵媒的骗局被戳穿了,克鲁克斯的声誉也灰飞烟灭。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有关于平行宇宙和其他的“现实”的讨论都成了科学异教。
在此之后,人们不再愿意与任何奇怪或者过于哲学的东西扯上关系。科学家想要摆脱这些谬论。
平行世界的晨曦即将到来:20世纪的量子理论
时间来到了物理学大神辈出的20世纪,牛顿建立起来的经典物理学大厦被爱因斯坦等人的量子理论炸得粉碎。
“平行世界”也即将走出封建迷信的黑暗,迎来晨曦。
此时的科学,愈发变得精深、晦涩,各种以前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奇怪观点,不断被科学证实是正确的。
比方说,量子理论就证实,同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地方。
192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着手研究量子力学,发现单条电子居然穿过了两条缝隙,形成了多条干涉条纹,这就是“双缝干涉实验”
也就是说,在量子世界里,你确确实实,会同时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并且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于是,一个崭新的三重平行世界就出现了。
但是,你肯定会问,我们从来没有感知到过其他的“我”和“我的世界”存在啊!
不要慌。
接下来,一位可以解答你心中所有疑惑的天才诞生了,他就是美国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被称为“平行世界的寂寞旅人”。
美国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
为了把这个奇怪的现象解释清楚,埃弗雷特提出了多重宇宙理论。
他说,之所以我们会看不到另外的平行世界,是因为,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抉择之后,世界就会立马“分裂”。
他解释说,在每当你做完一次选择之后,你都会分裂成为不同的副本,而且每个副本都认为他那个版本的现实是真正的现实。
你之所以无法感知,只因为:“多世界”理论。这个复杂难懂却发人深思的故事,再次引出了一个被很多哲学家提到过的问题: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各种各样版本的历史都真实存在,只是它们被写在我们看不见的书页上?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能不能像小说里的有些人物一样,对其他版本的历史有所感知?
这也牵涉出了一个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的真实感受:为什么,我们明明置身于一个从未到过的陌生环境,却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根据“多世界”理论,不妨可猜测,这是因为多个平行世界之中的“我”彼此感应的结果。
彗星来的那一夜
量子理论下的“平行世界”毕竟不是常人的智力一时半会能完全弄懂的。对于这个问题,阿信觉得,讲得最透彻的就是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
其实,原片名《Coherence》,直译过来就是“相干性”,就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双缝干涉实验”。剧情简单点来说就是,由于一颗彗星划过天际,平行宇宙产生了叠加,女主和无数个世界中的不同版本的“女主”都集中在了现在的这个世界里。
接下来,为了求得生存,她们开始了自相残杀。电影之所以烧脑,是因为它其实是在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是正确的设定下,描写了“多世界”发生相干时发生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按照上面说到的,平行世界的产生,是由于选择的不同而分裂出的,那么,究竟哪个世界彩是众多平行世界的本源呢?
答案是,每一个世界都参与创造了平行宇宙,每一世界也都是被其他的世界所创造的,平行世界之间存在时间差。
比如一个宇宙里你选择了走路去约会,另一个宇宙里你选择开车。结果走路比较快,准时到达,开车的宇宙里你被堵了半天,迟到了。
于是,两个宇宙里你们见面的时间不同,见面以后再做下一个选择的时间和之后的进程当然也就不同了。
平行世界示意图
前面说了,因为那个晚上,彗星使得平行宇宙叠加,不同平行宇宙中的人互相影响了彼此的历史进程。
再细想下去,正是因为它们互相影响,才会导致里面的人去作出选择,而这些选择又是产生其他平行宇宙的原因。于是我们陷入了这么一个因果关系的怪圈:作出选择——产生平行宇宙——平行宇宙互相影响——作出选择——产生平行宇宙——平行宇宙互相影响——……
而且,这个怪圈的存在形式不是简单的一个圈,而是在几百万个平行宇宙之间互相交织、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
所以,当你投身其中,事件的先后是永远理不清的,这些平行宇宙共享一段互相交错而又自洽的历史。平行宇宙之间不仅不分彼此,而且不分先后。
这些平行宇宙是自己的因,也是自己的果。
这也说明一点:影片的拍摄必然要选取某个平行世界做为主视角,而我们要记住所有的平行世界都是平权的。
目前为止,关于平行世界的科学解释几乎都是猜想和推演,没有真实观测到的证据。
但量子力学的平行多宇宙学说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人们相信,在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总会有一条路,让我们在另外的时空能过不一样的生活。
当你正在努力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说不定,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却早已经过上了挥金如土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当下,所有让你后悔的选择,他都非常幸运地走上了那条正确的路。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