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背后带“勇”字的团练成了清军的主力,曾国藩的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左宗棠也带着湘军转战万里、保住了中国1/6的国土,李鸿章的淮军则是剿灭捻军的主力。湘军淮军都是团练出身,但并不是所有背上带“勇”字的团练都彪悍。在晚清团练除了充当战场临时工外,还经常客串城管、工商以及催款公司。
晚清的团练以县、乡为基础单位组建单位(算是湘军他们的诞生也和湘乡县关系更大),谁有功名、谁得到了朝廷的许可都可以办理(当然了承办人官越大、关系网越大越好)。清朝政府为了对抗太平军特别规定,一省范围内可以有一两个三四品大员督办,这个规定为曾国藩等人崛起提供了便利。
除了湘军、淮军,各地的团练招人都很有特色。上海、湖北等地的团练按照土地的多少向农民摊派,一般来说占有10亩地的人家就要出一个壮丁。浙江地区工商业发达,城镇较多,那里的团练要求“大铺每家捐勇两人,小馆每家捐勇一人”,按照经济状况摊牌人手。浙江团练还特别要求老板们要尽量派雇工顶上,让可怜的雇工充当团练主力。(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定,浙江地区的团练战斗力明显不如湖南同行。湖南团练尽管也是以读书人为主,但是曾国藩等人特别要求耕读世家的儒生要带着全体宗族成员加入充当主力,用祖宗和家法保证了团练的凝聚力)。此外四川的盐商、江浙的打鱼人也在各自大佬的“呼吁”下,组建了团练。
团练的经费自筹自支,主要作用是剿匪、协助官军守城,因此闲来无事时团练也要身兼多职。团练要收拾各地的行商,让他们向自己缴费,这等于有了工商税务的权限。但他们也只是临时执法机构,没有清朝官方授予的权力,所以团练的作用也类似于城管。团练还要保证洋人的安全,义务给教堂巡逻。
因为团练是地主阶级掌握的暴力工具,所以催租催捐、摊牌杂费也是团练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被曾国藩认为和练兵同等重要。江苏浙江一带的团练,按照每个壮丁一天十文钱的要求向各户摊派经费,上等人家每户要承担五个壮丁的费用,中等人家要承担三个壮丁,普通人家要承担一个壮丁的费用。因为都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各地团练的收费能力要远远强于清朝官方。在乱世中地主收租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就会被“有心从贼”的租户干掉,因此不少地方的团练也接受了代替收租的“业务”,收费比例是全部地租的四成。
团练可以任意处置“涉匪”人员的家产,这原本只是鼓励他们揭发本地人,但到了湘军、淮军手中却成了他们攻城略地滥杀无辜的原动力,毕竟干掉了全城的苦主,城内的所有财产就是他们的战利品。因为清朝的正式工士兵实在废物,湘军淮军这些临时工部队就成了清军主力,办团练也成了督抚大员的最重要的发家手段,地方上的士绅也越发看重团练的作用。
团练越来越多,清朝对地方的控制也就越来越弱,最后清朝“集团”只能宣布破产。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