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清明是寒食的下半场,寒食后一天或三天才是清明。寒食那天有一场饶有情趣的活动在等你,对,就是内宴冷食。
自古以来,踏春就是姑娘们走秀的机会
桃花初绽之际,春分不知不觉就快到了,江南一带的野菜时蔬一样样上市,满地芬芳。
沈云《盛湖竹枝词》:
春盘苜蓿不须愁,潭韭初肥野菜稠。
最是村童音节好,声声并入马兰头。
江南一带农村在早春时节要割野菜吃,比如到田埂、河边及坟地挑马兰头,沸水里一焯快点捞起,稍稍挤去一点汁水,切碎拌香干粒,用麻油一浇,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有人以马兰头为馅做包子,我吃过一次,重油,加点糖,颇有山林逸气。
小时候,妈妈在马兰头最便宜的时候买几篮头回家,开水一焯,摊开在竹匾里晒干,收入甏内,到夏天烧五花肉,肉味与野菜味交织在一起,真是太好吃了。
马兰头拌香干
俗话说:荠菜吃根,马兰头吃心。有些家庭主妇嫌荠菜根太老,一刀剪了,太可惜。
如果包荠菜肉馄饨,将焯了水的荠菜根略斩几刀,可咀嚼出一股清香,这是难得的春味。荠菜肉丝豆腐羹也是上海人拥抱春天的温柔动作,饭店有时也会供应这时鲜,但又要装,用鸡汤打底,盛在瓷盅里位上,似乎由官家私厨所得,可怜豆腐已经被厨师切成火柴头那般大小,根本吃不到豆腐的本味。我在家做的话就将豆腐切成骰子状,以小火笃透,再转大火,下素油煸过的荠菜末和肉丝,勾薄芡。
豆腐入口后经舌尖一抵,又鲜又烫,一直暖到心里。
去年朋友送我一袋农民采集的野荠菜,株高约接近一尺,叶片微微有些发紫,根部坚实,焯水后与香干末一起切碎冷拌,浇麻油,有一种旷远古奥的清香。
在旧时江南一带农村,春二三月荠菜就开花了,人们会把荠菜花放在灶头边,或插在门框上,据说有驱虫防病的作用。到了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上巳”之期,男女老少会把荠菜花戴在头上,“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现在看不到荠菜花,在大棚里长成的荠菜等不到开花就被采摘了,而且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有。
荠菜炒核桃
清明前菜场里有枸杞头露面,此物也叫枸杞芽,被其他粗枝大叶的蔬菜挤到一旁,外观与豆苗相像,不太显眼,但看到了一定要买一把。枸杞头有理气疏肝,清火明目的功效。可凉拌,也可与春笋一起炒,只下盐,香远益清,微微有点苦,反倒显出它的格调不俗。
早在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里就有一品“山家三脆”,枸杞头与笋丝、香菇丝一起炒,为士人所重。
《红楼梦》里探春与薛宝钗也喜欢吃“油盐炒枸杞芽儿”。
这就是枸杞头
妈妈在夏天还晒过豇豆干、刀豆干,也是很好吃的。《随园食单》里介绍了马兰头的另类制法:“马兰头菜,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我没试过,酸叽叽的马兰头会好吃吗?
蓬蒿菜又叫茼蒿菜,也是春到人间的恩物,叶子与菊花叶很像,也有相似的辛辣味。清炒或凉拌,汁液充盈,清香扑鼻。
取蓬蒿嫩叶氽鱼片汤,古人称之为“春汤”。
我家煮过蓬蒿菜虾圆汤,一清二白,春意盎然。
枸杞头炒笋尖,微有清苦,格调高雅
哈哈,春分这天对孩子而言有一个游戏岂容错过!
那就是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嘛。
竖蛋的游戏说起来也是“自古以来”,早在4000年前我们的祖辈就以这个游戏来庆贺春天的降临。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均等,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平衡状态。
古人并不明白深奥的理论,只觉得这天不同寻常,有利于将一枚煮熟的鸡蛋竖起来。
我在小时候试过,屡战屡败,终于成功,高兴得不得了。
不过摔破了也不要紧,剥了壳往嘴里一塞就成了。
清明那天对吃货而言也是值得欢欣鼓舞的,吃青团的道理中国人都知道,不必赘言。
清明前后,杏花楼、沈大成、王家沙、老大房门口最最热闹,长龙首尾不顾,气氛热烈而紧张。现在流行吃咸蛋黄肉松青团、小龙虾青团、腌笃鲜青团、流心奶黄青团,花样经越来越透。不过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上海男人一直是豆沙青团的铁杆粉丝,忠贞不渝。
芦蒿炒香干也是春天的时鲜
不惜排几小时长队买几盒咸蛋黄肉松青团的美眉未必知道,在古代,清明是寒食的下半场,寒食后一天或三天才是清明。寒食那天有一场饶有情趣的活动在等你,对,就是内宴冷食。唐代诗人张籍有诗《寒食内宴》:
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行由。
内宴冷食就是宫廷里举办的冷餐会,能分享一块奶酪的官员倍感荣耀,所以要同喜拜恩,并捋须吟诗得瑟一下。
宫中的冷餐会是豪华版,不仅有“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见《太平御览》),还有“香骑逐飞球”的马球比赛和“百戏皆呈”的宫廷版文艺晚会,大臣们虽然天不亮就要出门,但有吃有喝又有玩,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最后当然要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春天吃头刀韭炒蛋,味道不要太好噢
子推饼当然是纪念介子推的,何种形状,什么味道,我不知道,我倒是很想尝尝。《东京梦华录》里提到“用面造枣餬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餬、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枣餬飞燕就是一种做成燕子状的面饼,上面嵌几颗枣子,专为寒食特制。黄胖和掉刀都是供小孩子玩的玩具。
子推饼、枣餬飞燕失传了,介子推只有一个,不可复制。
事实上,古代寒食节包括扫墓祭祖、禁烟、寒食、植树、插柳、踏青、秋千、蹴鞠、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项目,有环保,有娱乐,有体育,有宴饮,有诗歌朗诵,内容相当丰富,要持续好几天。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项目就融入到清明节中了,今天恐怕只剩下扫墓和青团了。
看桃花去吧,在草地上撒撒野
内宴寒食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冷餐会。
如果新冠肺炎疫情能有效遏止,我们也可以趁着踏青扫墓的机会来一次野餐,在河边找一处绿草茵茵的坡地,塑料布一铺,有条件的话支起一顶野营帐篷更好,摆开啤酒、香肠、午餐肉、黄瓜、香蕉、蓝莓等等,能够备一只烧烤架,或者再带上几只风筝,孩子们肯定更来劲了。
与草地上萍水相逢的那几位交换一下面包、蛋糕,再干一杯,如何?
野餐之后还有余兴,可以去看桃花,并采些桃花来浸酒。《法天生意》:“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饮之,除百病,益颜色。”
秀发及腰的美女们,穿上披襟带风的汉服,足蹬绣履,手执纨扇,俯身拾花,回眸一笑,拍成小视频传到朋友圈,瞬间霸屏啦!
如果没在草地上体验过野餐,人生真的不完整了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