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中文百年讲坛“从吴清源到AlphaGo”上,著名围棋国手江铸久九段(左)与主持人、著名作家王安忆就人工智能时代围棋的发展进行交流。陶磊摄
■本报见习记者 王筱丽
“看到AlphaGo(阿尔法围棋)这一步棋,我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我当时感觉———吴老师回来了。”日前,著名围棋国手江铸久九段以“从吴清源到AlphaGo”为题,在复旦中文百年讲坛上分享了围棋大师吴清源的故事,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围棋的发展方向。
这手让江铸久直言感动的棋正是2016年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与AlphaGo五盘“人机大战”第二局中的第37步五路肩冲。AlphaGo一向给人冰冷无情、只会计算的印象,但这步颇具吴清源风范的棋却不禁让人思考,AlphaGo是否已经参悟到围棋中的美学?“这里面有很多吴老师临走之前研究的招法,我突然觉得我看到了围棋的未来,AlphaGo将未来30年到50年的棋谱完整地展现了出来。”江铸久说。
据统计,全世界人类的智力游戏超过6000种,而人工智能之所以将目标锁定在围棋,是因为围棋在最简单的规则之上产生了最复杂的变化。在江铸久看来,围棋是一把“无用”的利器。“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东晋张华的 《博物志》 中就说明了中国人在发明围棋之初,就是为了训练智力。攻防、逻辑、哲学,不同的人能够在围棋中见到不同的内涵。
“从技术上来说,人类很难去和AlphaGo抗衡”“人工智能已经表现出超强的实力”,AlphaGo在研究一开始就输入了16万张人类棋谱,而江铸久表示,再优秀的棋手,一生也不会超过两千盘棋。相比于计算,人类下棋凭借的还是“第一感”,而围棋的直觉依靠棋手平日的积累所得。
“不要拘泥于小,21世纪的围棋一定是全局的棋。”吴清源曾将“21世纪的围棋”称作“六合之棋”,即围棋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边角,而是应该很好地保持全体的平衡。每一手棋必须是在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之后作出的决定,那一手棋才能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关于全局性,“AlphaGo之父”哈萨比斯在今年的剑桥大学演讲上,也以这第37步棋指明了人类在围棋几千年里的历史中低估了棋局中部区域的重要性。
就像哈萨比斯所说,AlphaGo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赢下围棋比赛,而是为社会服务。抛开比赛输赢,AlphaGo对于围棋所带来的变化和积极影响应该被更多地关注。就像李世石在五盘大战第四局中,凭借第78步大胆的“黄金之举”打得AlphaGo措手不及,赢下了这盘棋。在人工智能的紧逼下,人类渐渐开始寻找创新的落子方式和全新的围棋理念,这才是AlphaGo带给围棋真正的变革。
“现在我们教孩子下棋也更多地强调大局观。”江铸久说:“围棋已经经历了很多,但通过人工智能,我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相关链接
那些跟围棋有关的文化知识
围棋的起源:“尧造围棋”的说法源远流长,最初见于战国时期的 《世本·作篇》的“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东晋张华《博物志》则进一步说明了发明围棋的动机:“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按此说法,围棋在创造之初是为了开发智慧,陶冶性情。从出土棋盘的十、十三、十五、十七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线可以看出,围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围棋高手:春秋时期鲁国的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和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流行,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传围棋棋盘的道数正是在此期间发展成十七道。
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唐朝的帝王多爱好围棋,唐玄宗以前,棋手候命于翰林院,并无官称。玄宗时才正式定为官职,即“棋待诏”,这种制度大大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对围棋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中国现存可考的最早棋谱集:宋代李逸民编写的《忘忧清乐集》为可考的最早棋谱集,书名出自宋徽宗诗“忘忧清乐在枰棋”,收有《棋经十三篇》及历代著名对局。书中还保存了宋代围棋国手的大量棋局、棋式、对战套路以及记谱方法,其中许多理论、招法对于今天的围棋对战仍有很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