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首设专题分论坛,聚焦新一轮技术革命及产业变革重要驱动力
今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国家发展战略,这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已经到了从实验室走入真实生产环境的“临界点”。图为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介绍阿里巴巴研发的人工智能——ET大脑。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本报特派记者 徐晶卉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人工智能分论坛有多火爆? 早上8点半开场的论坛,提前一小时已满员,现场“站”无虚席,门口始终排着长队——那是候补席。
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及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重构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活? 如何看待该技术在伦理方面的争论? 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走在最前沿的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规划正在编制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一开场就表示,人工智能正逐渐发展为新的通用技术,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和共同选择。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已经登场,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搜狗同声传译机在去年的大会上有过首秀,今年,在场观众切到同声传译机的其它频道,就能听到美国男生和女生播报,甚至还能听到“王小川版”,这是基于语音合成的机器同传技术在发挥作用。对于技术和产业发展,搜狗CEO王小川认为,这是人工智能的第一次真正实用,更重要的是,未来更多人力、资金、资源都会投入其中。
陈肇雄透露,工信部近期正在组织编制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规划,着力培育智能化产品,夯实核心基础能力,完善公共支撑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发展。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罗思民认为,今天人们谈到的人工智能是比较窄的,是基于用户或是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他预测,2050年以后的人工智能将会是一个整体的、非常宽泛的人工智能,那时的人工智能将具备更多的理性。
有了人工智能,职业该如何规划
新的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兴起,有一个问题始终被提及——人工智能会代替哪些岗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用“阿尔法围棋”的案例来试图解答疑问:“如果一份工作就像下围棋一样完全按照确定的规则来做,而且其中的场景无变化,是‘完全信息’,有确定性,或是流线知识,计算就非常容易解决,就跟下围棋一样很容易被机器所代替。”
“所有的岗位都不能一概而论。”沪江网创始人伏彩瑞一直在研究互联网教育产业,他举例表示,在“人工智能+教育”的舞台上,未来会重新梳理教师、学生、人工智能的关系,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但是那些只会教机器能教的知识、做重复性工作的老师就可能会被淘汰。他认为,一个更加值得考虑的问题是,有了人工智能之后,老师该怎么教学生? 这些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
“现在会进入到一个时代,只需25%的劳动力就能满足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同样认为,现在人们需要思考一些关键的问题,这种情况多久会发生,未来究竟有多少人能找到工作,我们又需要怎样的工作? 这可能需要每个人都来思考。
人工智能在供给侧改革中大有作为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在消费领域的影响力,已经能通过智能音箱、搜索等产品感知到,而在商业领域乃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会大有作为。
百度最近与某连锁超市合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超市生鲜货品的进出货效率,包括进货、摆放时间、撤下时间等。“如果有十家门店能做到,那么利润就可以提升20%,报损率降低30%以上,原本需要扔掉的东西因为人工智能变得不会浪费了。”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对商业端生态的改变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金融、房产、教育、医疗,还是能源、物流,人工智能都能发挥很大作用。
不过,李彦宏也坦言,虽然现在很多生产端已遍布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能搜集到很多数据,但对于这些数据的使用还非常不够,“比如,在生产制造领域,现在钢板轧出来以后,还是需要人来检验有没有气泡等,其实计算机的视觉能力已经可以识别哪些钢材是有问题的”。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认为,人工智能不是实验室里的“高精尖”,而是与每个行业息息相关的发展动力。他说,今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国家发展战略,随后科技部公布了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在内的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意味着这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已经到了从实验室走入真实生产环境的“临界点”。
(本报乌镇12月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