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的最终编辑工作全部完成,30本合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完整推出。(资料图片)
▲韩硕《女娲造人》(出版方供图)
张晓歌《尧舜禅让》(出版方供图)
这套绘本将看似零乱分散的中华创世神话汇编成有机的体系,并进行深度探源,不仅包括“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神农尝百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篇章,也不乏“四时与八节”“嫘祖教织”等略显冷门的故事
30本连环画绘本,水墨淡彩、油画、工笔重彩、粉彩、版画、电脑动画兼而有之,一方面保留着艺术家鲜明的个人风格,另一方面中国美学、东方意境有如草蛇灰线般贯穿始终
本报记者 范昕
本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的最终编辑工作全部完成,30本合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完整推出。
这套由国内当代一流专家学者、一流艺术家倾力合作的连环画绘本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成果之一,也是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重量级艺术绘本原创出版工程的成果之一,它突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活水。
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是近期上海市重大的创作项目,着力梳理中华文明浩瀚的源头。这一项目涉及学术、文学、美术、影视及动漫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地探究文化之根。其中,连环画是最先启动的艺术样式之一。在专家学者看来,这批描绘中华民族寻根之梦的“小人画”,或将实现中国连环画创作的又一次腾飞,共同构筑起动漫界的中国学派,向社会奉献一批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以原创连环故事绘本的形式,描绘中华民族的寻根之梦
新鲜面世的“连环画绘本系列”以原创连环故事绘本的形式,对中华创世文明的经典和精粹集中进行原创呈现和艺术表达。据悉,这样的尝试尚属首次,也堪称近年来全国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一次连环故事绘本原创活动。
中国学术文化界一流专家学者携手当代画坛一批顶尖艺术家,组成了这套绘本华丽的创作阵容。其中,担任项目学术顾问的包括著名导演吴贻弓,著名作家孙颙,著名出版家、古典文学学者赵昌平等;领衔主创的则是著名画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著名画家、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罗中立,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等。聚焦中国元素、讲说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体现宏大的艺术构思和厚重的人文情怀,是他们共同的创作初衷。
这套绘本将看似零乱分散的中华创世神话汇编成有机的体系,并进行深度探源,不仅包括“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篇章,也不乏“四时与八节”“嫘祖教织”“炎帝的三个女儿”“伶伦制乐”等略显冷门的故事。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华创世神话的精心梳理,关乎民族认同,也关乎文化价值的传承。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里,蕴含着舍小己为天下的献身精神,与天地日月相关的很多神话,则体现了敬畏自然、尊崇自然的秩序与和谐。绘本特别以中英文相互结合的形式来作为故事内容的标注,使得可读性更强。从这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普及读本中,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能清晰地知晓一个民族的源头,看到中华神话的文化价值在闪光。
小画当大画,用生动的个性化艺术探索呈现悠远深邃的东方美
看似是“小人画”合辑,参与“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创作的艺术家们其实以小画当大画,倾注了颇多心血与创造力。30本连环画绘本,水墨淡彩、油画、工笔重彩、粉彩、版画、电脑动画兼而有之,一方面保留着艺术家鲜明的个人风格,另一方面中国美学、东方意境有如草蛇灰线般贯穿始终。这批作品令人眼前一亮,被认为画出了神话悠远深邃的美感,画出了中华民族寻根的那些梦想与追求。
施大畏画的《伯鲧献身》中,厚实的方形构图,满满当当的布局,纪念碑式的气势,无不构成艺术家鲜明的个人辨识度,面画以鲧为中心传递出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对命运的抗争,则有着艺术家对于神话题材的深度思考和追索。黄欢用绢本重彩的形式画 《法天象地》,画面细腻精致,缓缓释放着意气、大气,一种天地宇宙运行演化之中无形的“道”。即便描绘的是同一位神话人物,不同的艺术家也用画笔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比如奚阿兴画补天的女娲,这位大地之母显得宁静而神秘,艺术家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为画面注入浓郁的东方意蕴氛围;朱新昌画创世的女娲,以白描线条勾勒,别有一番人文情怀,画面隐隐道出田园牧歌般的宁静;韩硕画造人的女娲,以略带变形的形象、疏落有致的构图,生意盎然地展示了本来抽象的神话场面,画面有着大量的留白,不仅给观者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也给画面增添了悦目的形式感。
上古神话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
毕旭玲
做神话研究,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有些耳熟能详的故事,究竟是神话,还是历史?
比如大禹治水。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神话之一,大多数重要的先秦文献都对其进行了记录,如 《尚书》《诗经》《左传》《国语》《逸周书》《论语》《孟子》等。与其他上古神话相比,大禹治水神话的流传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远。我国各地有不少以“禹”命名的山,如河南省禹州市的禹山,江苏省镇江市的大禹山等。各地奉祀大禹的神庙更不胜枚举,如浙江绍兴的禹庙、陕西韩城的大禹庙、山东泰安的禹王庙等。还有我们所熟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鲤鱼跃龙门”等出自大禹治水神话的典故。这些禹迹在传播大禹治水神话的同时,也印证着大禹治水的功绩,似乎真的存在这么一位英雄。更不用说《山海经》《史记》等文献还为大禹安排了出生、家世、婚姻、子嗣,将其塑造为夏朝的始祖。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神话还是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上古神话的基本功能及其本质。在上古神话产生的时候,只有口口相传的语言可以用来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记录他们身边重要的人物,奇特的动植物———从某种角度来说,上古神话就是有文字之前的历史。除了记录的需要之外,原始人还有解释的需要。随着原始先民脑容量的不断增加,令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比如人从哪里来?万物如何生成?人死后到哪里去?对这些问题的追寻催生了原始神话的解释功能。那时的原始先民处于尚不能将人与自然完全分离的懵懂时期,他们生活于一种万物有灵的想象中,因此他们借以记录和解释的神话便带有今人所不能理解的神奇色彩。所以我们可以从上古神话中窥见上古先民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习惯,以及原始先民的思维模式等等信息。
从本质上看,上古神话是不断进化的有机体。一方面,它具有繁殖能力,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一个神话中可能派生出其他神话。另一方面,上古神话具有变形能力,能融入历史,又能化为地方传说,但也因此常常呈现出片断化的特征,难以窥见其原貌。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对神话文本进行的民俗研究、社会研究和历史研究,无一不是与上古神话的基本功能和本质有关。
大禹治水神话的早期雏形是天神大禹下降人间解救被洪水围困的人类。《诗经·商颂·长发》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下土方”是凡间的意思,说明禹是在大洪水时期被派至凡间的天神。关于禹神的形貌,学界从氏族图腾的角度有很多猜测,比如禹是一条虫,禹是一条龙。从《庄子》以及《山海经》等文献的内容来看,禹很可能是人面鱼身的水神。
在原始社会晚期,男性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互相平等的观念逐步消失,氏族首领拥有很大权力,同时,私有制也逐渐确立,这一切都为国家的诞生做好了准备。早期的天神下降治水神话逐渐演进为国家形成的神话,呈现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禹治水神话的样貌,其基本脉络是:禹之父鲧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承父志,带领民众战胜洪水,重建家园,因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并最终使原始部落联盟发展为奴隶制国家。神话的主角也由天神变成了氏族首领。
大禹治水神话内容庞大,涉及方面众多,但大都是围绕国家的建立而展开,比如: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通过和平劝服或者武力征服,逐步统一了各部落的力量,有利于国家管理职能的形成。《吕氏春秋》 记录了大禹曾进入裸体部落进行教化,成功地让部落成员穿起了衣服之事。大禹治水过程中还特别注意对自然资源的开掘和对农业的保护。他到山上就勘察能食用的植物和鸟兽,到水里就捕获鱼鳖等水产,用来补充民众的口粮。大禹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提出了“钟水丰物”的科学思想,即把洪水积聚起来供天旱时使用。这些都奠定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大禹凭借治水时的经验,首先根据山川地理的特点将辖区划分为九州,然后又实施了分封制,比如把尧的儿子丹朱封在唐,把舜的儿子商均封在虞,让这些中央册封的人去管理各地方,既能让地方得到有效管理,又能保证国家权力有坚实可靠的基础,从而使九州成为一个整体,这是国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从神话内容来看,大禹为国家形成所做的准备还有不少,比如他建起贡赋制度,把多民族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中国早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上述大禹治水神话的大多数内容读来都似历史。不少学者将其作为历史研究,或者以历史佐证神话。以大禹治水神话为代表的上古神话所具有的历史性,正是由于上古神话具有记录和解释功能,是具有进化能力的有机体。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上古神话吸纳了众多文化、经济、政治内容而不断演进,成为反映历史、社会与文化内容的一面镜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古神话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它在进化过程中延续了民族文化的基因,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区域认同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