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MISA在第11天迎来了一个有着奇特名字的乐队:企鹅咖啡馆。这支由英国作曲家、音乐家亚瑟·杰夫斯创立的乐队受邀来到上海。
今年MISA的演出列表中,不乏许多诸如贝多芬、马勒、德沃夏克等音乐大师的作品上演,企鹅咖啡馆的出现就像在这些璀璨光芒中闪耀着的一颗独特的星。还未开场,音乐厅内已悄然流动着乐队的音乐作品,它轻松愉悦的氛围正和夏日里偶有的凉风相配。
在舞台的设置上,除了引人注目的八只呈环形放置的石柱般高大的音响外,还有着例如钢片琴、金属排琴、口风琴、铃铛、沙锤等形形色色的各类乐器。随着灯光骤然一暗,主角们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中到来。
企鹅咖啡馆是一支满载着金色过往的乐队。1972年,亚瑟的父亲赛蒙·杰夫斯创立了企鹅咖啡馆交响乐团,在它活动着的24年间佳作频出,为人们所流传。直至1997年11月,赛蒙死于脑瘤,乐队也随之停止了录制与演出,所有音乐活动就此暂告一个段落。时隔十年,一些曾经的企鹅咖啡馆交响乐团成员于2007年再次团聚在一起,并举办了三场音乐会来纪念赛蒙·杰夫斯的逝世。当时,年轻的亚瑟也是舞台上乐队的一员,音乐会之后他决定要使父亲的音乐在舞台上继续奏响并由自己将它延续下去。于是,企鹅咖啡馆诞生了———这是一趟承载着深厚过去、驶往未来远方的列车。
迄今为止,乐团已经独立发布了三张CD,作品大多由亚瑟创作而成,本次带来的是今年刚发表的专辑 《不完美的海》。“我们将会完整地演奏新专辑中的曲目,然后会演奏一些(企鹅咖啡馆)交响乐团的作品。”亚瑟·杰夫斯身着一套白西服,举手抬足潇洒无比,稍显低沉的嗓音透过话筒传来显露出一丝特别的魅力。
开场曲《利切卡尔》以一个极为简洁的动机开始,它仅仅由两个音来回构成———往返重复,似乎与“利切卡尔”一词的本意“找寻”不谋而合,它带来了自始至终贯穿整首乐曲的驱动力。企鹅咖啡馆就像是一列没有终点站或目的地的火车,在名为上海交响音乐厅的站台里载上了所有MISA听众的耳朵与心灵,从窗户里传出来的是音乐与心灵的高歌:“去往未来的远方!”《歌唱》相较于专辑录音而言去除了最开始十几秒的悠闲,忙碌的弦乐与巨人脚步般厚重的钢琴声仿佛一记突来的重拳捶动了凝固的空气,世界随之运转起来。银铃轻响,提琴声毫无犹疑地响起,直抒胸臆的旋律便是回荡在这浩瀚天地间的那支歌。间奏曲《掌控1》与《弗朗兹·舒伯特》二曲联奏过去,揣着些许暧昧与不安的口风琴声悠悠响起,钢片琴泛着金属光泽的同音敲击仿若水面涟漪一般波动着的心绪,一曲《半信半疑》在轻柔的钢琴声与贝司中显现。而在动画电影配乐《拯救》以及由赛蒙·杰夫斯所谱写的《当下全无》后,《轮中之轮》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全场的第一个高点,打击乐手手中的沙锤和身下的脚鼓抓住了现场所有人胸中的律动,充满前进力量的鼓点与重复不止的钢琴主题就是那不知停歇的圆轮,谁也不知它将去向何方。
将整张新专辑呈现完毕后,乐团接着演奏了一些从前企鹅咖啡馆交响乐团的曲目,包括《索拉里斯》《豆田》钢琴独奏《哈利·皮尔斯》等等。其中的《永动机》和《偶得风琴之歌》或许是现在最广为年轻人所知的两部作品:前者是打动无数人的澳大利亚粘土动画《玛丽和马克思》的配乐之一;而当红日剧《四重奏》中主角四人在街头夜空下的璀璨灯光中奏响《偶得风琴之歌》的一幕也令许多人难以忘记。电子键盘内通过音箱不停流淌出充满民间风味的风琴之音,仿佛带领所有人回到了那个赛蒙在京都巷间遇见这把破旧簧风琴的夏天。另一曲 《空中舞蹈》也充满了夏天的气息,带着清新味道的尤克里里和轻轻作响的沙锤令人仿若置身于风景宜人的海边,错以为听到了潮汐的响动和凉风的歌声,惹得孩子们也不禁从座位上蹦起,随性地跟着音乐摇摆起来。
返场部分无疑是当夜最动人的时刻。打击乐手放下手中的鼓棒,架起小提琴与弹着尤克里里的亚瑟·杰夫斯共同奏起一首舞蹈风味浓烈的乐曲。手执小提琴的乐手兴奋地跺脚以告知所有人节奏的加快,尤克里里紧随其后纵情奔腾,情绪高涨的观众们也随之跟着拍打起节拍来。乐曲又一次加速,疾驰在整个音乐厅内的合奏仿佛要化身为一场舞蹈的狂欢……在所有听众发出的长时间掌声与欢呼声中,这趟满载着欢声笑语的列车向众人宣布了行程已圆满抵达。
文/陆杨立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