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两天还能强忍着一段视频所带来的心理厌恶,那么第三天,当发现微博热搜榜首、热点新闻焦点图、微信朋友圈悉数被相似内容刷屏时,这股厌恶终于成为惶恐。曾几何时,把批评当成一种娱乐,罔顾那些本该心存敬畏的历史?
上周日起,抗战题材电视剧《来势凶猛》(又名《一起打鬼子》)因“重口味”剧情而被曝光。恶俗的片段以文字、视频、截图等方式在朋友圈里不间断“轰炸”眼球。所谓“批评”成为互联网上雷剧传播的同谋。
抗战神剧的“天雷滚滚”在三令五申后仍然层出不穷。而“批评”的方式却至于八股——揭露一段奇葩剧情,盘点一遍重口味台词,再“温习”一次过往雷点。这样的批评看似热闹,引发出的茫然却更让人惶惶。明明是人人喊打的雷剧,却偏偏成为网站的宠儿、自媒体人的热选。仿佛只要套上批评的外衣,便可堂而皇之广为流传,哪怕其中包含的是不堪和戏谑,会通过一屏屏绘声绘色的画面几乎“零成本”地实现朋友圈全覆盖。
可叹的是,不少以此视频或截图为内容展开的公众号推文下,10万次以上的阅读量赫然在目。很难判定,疯狂点击的冲动之下,对雷剧的态度中调侃和批评的配比。但也许不容乐观的是,抱着“奇文共欣赏”的态度随手转发,也应该有极个别公众号炮制者带着沾沾自喜的眼光审视节节攀升的点击率。而且,更引人思索的是,该剧原本只在某地面频道播出,并非上星的卫视频道。是一场以网络拉开序幕的批评,加速了这部原本只有地域局限性的雷剧,在短时间内火遍全国。《来势凶猛》的网络之旅告诉我们:节操散尽,绩效归来。当批评重口味误入歧途转化为“KPI(绩效)”飙升的欣喜,一场对抗战雷剧的批评,最终演变成一次戏谑历史的狂欢。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媒介的多样化、用户的低龄化乃大势所趋,因而互联网所裹挟的力量也已呈现越发鲜明的娱乐特征。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需求。但是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还应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而不能至于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
再回望这一周来不曾降温的网络“自嗨”,点击率不该成为这个世界的圭皋。所谓“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我们的敬畏心,丢在哪里了呢?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