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夫妻分床睡正常吗?”“接吻时是否幻想着別人?”……这些奇葩问题,出自一档点击颇高的网络综艺。打出敏感或恶搞旗号,“重口味”内容已经成为当下网络综艺的所谓核心竞争力。凭借“偷拍整蛊”,一些网络真人秀,上线48小时便吸引1500万点击量,而综合点击量有的甚至破亿。
眼下,不少网络综艺进入第二季,伴随资金、制作的升级,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有业内专家表示,靠秀奇葩、出卖隐私圈粉,网络综艺节目虽然在短期内能赢得关注,但这种“有意思,没意义”的做法,根本无法支撑网络节目新类型的成长。“重口味”只能是注意力经济成长过程中的阵痛,网络自制节目需要找到适应网络生存的创新模式。
“用户年轻”不是秀奇葩的借口
近年电视综艺大热,网络综艺也不甘示弱,几乎每家大型视频网站都推出了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一样,网络综艺也会请来明星嘉宾积累人气,形式无外乎最热门的脱口秀、真人秀等,不过相比电视综艺,网络综艺的口味比较重。
某档打出“辩论”旗号的网络脱口秀,便凭借出位的辩题与选手的奇葩言论红遍网络。“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漂亮女人该拼事业还是男人”……如果说,这些辩题在哗众取宠的措辞之下,尚有一丝现实观照,那么嘉宾无厘头式的“表演型辩论”则让节目完全沦为“娱乐至死”的狂欢。比如在辩论“要不要偷看男友手机”时,一位女辩手宣泄式地咆哮“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看呀!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本能!看呀!”只有情绪,没有逻辑,成了类似综艺节目的常态。有媒体人评论,这类网络综艺走的虽是辩论赛流程,但辩论时举的却是花边新闻和八卦消息,比的不是谁讲理,而是搞笑出位。
一些已经被电视综艺淘汰的“表现手法”,在网络综艺节目中却批量复活。侵犯隐私、虐星在网络真人秀中成了最大卖点。在某网络秀中,节目组提前排演了偷盗、陷害、争吵、车祸等劲爆桥段,并通过无处不在的隐蔽摄像头捕捉不知情明星的现场反应。在高度紧张的外压下,不少明星粗口不断,还有的情绪失控当场大哭,而明星的失态正是节目的点击保障。
某档网络综艺制作人解释,网络综艺的出位话题,其实是一种年轻化思维的体现,因为其展现的恰是90后、00后群体面对的问题。但节目中,对于这些“新锐话题”既没有给出具有参照意义的建议,也没能挖掘出启迪性的新知,最终只是沦为毫无营养的笑料,真正瞄准的其实是人们追求刺激与猎奇的心态。
融入互联网基因才能打造网络综艺新业态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拥有更宽泛的展现空间。而热辣出位的话题则能以最低的成本吸引用户。”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笑看来,“重口味”符合注意力经济的规律,是新媒介形态崛起时难以避免的“成长阵痛”。拿近两年渐入佳境的网络自制剧来说,其一开始也是以电视平台不能展现的各种重口味元素打开市场的。但仅靠内容博出位,没有基于平台衍生的形式创新,网络节目永远只能是电视节目的“复刻版”。
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容的出位并非互联网基因的表现,其背后对大数据与用户链接感的引入才是关键。讽刺的是,在这一点上,网络却落在了电视之后。比如,电视节目《东方直播室》从网络中截取热门话题,通过专家解读这些“轻话题”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动因,并推出网络、短信评价、投票以及连线等多媒体手段,将多屏时代的互动体验运用到了传统新闻节目中,丰富了观看体验。而近期被某视频网站引进的韩国电视综艺《非首脑会议》,则请来不同国籍性格的青年人,进行无脚本漫谈,比拼个人魅力与观点的新锐性,并且将嘉宾个人网络账号与节目联动,形成线上线下的即时互动。
学者认为,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项目,网络综艺不能只靠网络的媒体形式便利,靠擦边球和重复电视综艺元素获得关注。找到传统媒介难以取代的平台优势,将即时互动分享、大数据应用等互联网基因融入制作,才能打造出可供参考复制的网络综艺新业态。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