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也要当导演了。日前,他发布个人新计划,将自导自演电影《大闹天竺》。这是一部灵感来源于《西游记》的动作喜剧,王宝强将同《泰囧》的编剧束焕、丁丁一起完成制作。
要说中国导演界这两年最大的变化,非队伍的新陈代谢莫属。可此番更新换代并不同于以往从第一代到第七代的纵向更迭,而是由演员、编剧、作家、歌手、主持人、经纪人等各路人马“横向”杀出的代换。王宝强之前,徐峥、赵薇、郭敬明、邓超等人早就占据票房高地;眼下,黄晓明的经纪人黄斌执导的成绩单即将揭晓;而在不久的将来,与王宝强共同奋斗在导演岗位上的还会有畅销书作家张嘉佳。
大部队前赴后继地要展开事业新图景,王宝强的解释是:“这些年拍戏最大的感受就是导演的权力太大,在片场就是无所不能的如来佛祖,演员就是孙猴子,再大牌也蹦不出导演的手掌心。”按他的想法,执掌导演话语权之后,他才算拥有了自己的“作者电影”。
可问题随之而来——当中国电影成为人人都能当导演的试验田,对这片土壤带来的是颠覆还是搅局?
时尚:新导演成为票房“绩优股”
若以票房作为标杆,跨界导演几乎都能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徐峥的《泰囧》至今仍占据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宝座;赵薇凭借当年的研究生毕业作品《致青春》晋升为华语片票房最高女导演;邓超与编剧出身的俞白眉携手砍下6.66亿元票房;而郭敬明已将《小时代》系列的总票房指向20亿元。目前华语电影票房排行榜上,高居前两位的导演都是由演员出道转型,前十位中也有半数电影出自跨界新人。这一方面显示出市场的某种去专业化趋向,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初来乍到者,其首要目标就是票房。
电影圈内流传一种说法:跨界导演都是“绩优股”,稳赚不赔。此言不差,因为在当导演前,这些“新人”早在各自领域闯出名堂。当他们自带光环来打新江山,粉丝们自然会捧场,话题效应引入的第三方观众也不在少数。不信你看,何炅早在小荧屏上玩得风生水起,郭敬明的拥趸也以百千万计,更遑论演员出身的那些新来者。
有业内人士注意到,如今的电影市场资本运作方式已发生转变。“从前做电影是拿着剧本找导演,现在却是先选定导演和主创,然后再去找钱,量体裁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部主任王旭东认为,“新导演与生俱来的明星效应让电影有了高级定制的趋势。”
推手:时代变迁致“电影”定义模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我们身处的电影创富时代,上至片方下至观众,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都有人言必称票房。既然票房是中国电影的中心话题,那么与其讲各界明星纷纷来导演圈“圆梦”,毋宁直言他们跨界前来捞金。但是,是谁把钱塞给了他们?著名编剧王兴东说“时代变迁不可忽略”。
早就有数据显示,中国现在主力观影人群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对他们而言,走进影院是为追逐轻松、娱乐。而新晋导演常常比传统导演更愿意俯下身来,注重与观众的互动。王旭东把如今的跨界导演定义为“网生代”,“他们的作品已摆脱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迎合年轻人的趣味和话题是不少导演处女作即获成功的不二法宝”。这也是为什么拍摄难度低的青春片、喜剧片往往成为新导演初来乍到的敲门砖。
电影人在变,电影本身也随之改变。“如果外来者执掌导演这个行当,那么他们运用新媒体时代的手法来制作电影、营销电影便不足为奇。”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一针见血,“中国电影现在挥别了原创时代,进入到资源整合的时代。这种变迁,让电影是艺术还是产品的定义越加模糊。”
隐忧:外来者拉低从业整体门槛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既然张艺谋、顾长卫可以从摄影师转行当导演,冯小刚能从美工一跃执掌导筒,就连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吕克·贝松、昆汀·塔伦蒂诺都不是科班出身,为什么这两年的跨界导演却会引来如此多争议?
“原因只在艺术。”章柏青对跨界导演的态度无疑是犀利的。“徐峥的《泰囧》固然是一部圆熟之作,但纵使登上华语片票房榜首,也进不了经典公路片的殿堂。赵薇的《致青春》怀旧感与支离破碎感并存。至于邓超的《分手大师》,只有娱乐没有底线,用‘恶俗’二字形容毫不为过。”在他看来,哪怕与半路出道的“前辈”相比,亦是高下立见——周星驰的喜剧进入了笑中带泪的境界,成龙的搏命杂技当世第一,姜文的天才调度与思考深度,尔冬升的绵密针脚和社会洞察力,都非后来者可比。原先的跨界导演都是“老汤”,在漫长的岁月中修炼成精,而现在这几位,除了高票房所剩无几。
影评人李星文也为导演的从业门槛感到困惑:“人人都能当导演,这背后是粉丝经济取代观影文化,是明星效应掩盖导演艺术,更是营销得力胜过了片场耕耘——无论哪一条都不利于精品的创作。”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