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医闹频发现象,杭州近日出台了《关于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平安医院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旨在解决日益突出的医疗纠纷。
强化第三方调解机制
3月7日晚,患儿王某在杭州市一医院输液室输液,后因两岁的王某生性好动,触碰到注射器,导致盐水滴不出来。当班护士胡莹在给他调整的过程中,患儿始终不配合并自行将留置针拔出,随即注射部位出现渗血。
父亲王某见状,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胡莹。饮料瓶内的饮料很满,加之力道很大,胡莹被砸中后面部鲜血直流。经过浙江省中医院急诊处理,胡莹鼻骨X光片检查显示鼻骨骨折,头颅CT显示鼻骨粉碎性骨折,鼻中隔软骨骨折,颅内有少许可疑出血点。
为遏制此类情况发生,杭州市委、市政府最近出台《意见》,要求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卫生部门强化管理、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长效机制。
各医疗机构将强化医患双方沟通协商,除了在醒目位置公示资质、诊疗科目范围、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以及各项便民服务举措外,还要公示医疗机构治安告示、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告示。建立医疗服务质量互动评价机制,通过发送医疗服务质量测评短信、安装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器等多种方式,由患者对医护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促进医疗机构完善医疗服务。目前,杭州9家市属医院已全面开展就诊病人满意度短信测评。
杭州市卫生局办公室负责人崔威武表示,家属和病人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特别是对医学的局限性了解不到位,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医患双方之间缺乏信任,导致沟通困难,一旦自行协商失败,患者及家属往往会采取包括“医闹”在内的过激行为。
“2013年,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共发生了20余起停尸事件,10多起在医院摆花圈事件。”崔威武说。目前,医闹呈现出行事更激烈,目的利益化,处置难度大、时间长的新特点,特别是当职业医闹插手后,社会影响更加恶劣。
为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接下来杭州市要建立医警110社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公安部门与医疗机构共同制定安保措施。医疗机构将加大对安保硬件设施的投入与更新力度,逐步推广设立门禁安检、监控探头、一键式报警装置等现代化安保设施。
此外,杭州将建立综治、卫生、公安、法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三级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将建立医疗纠纷案件评估分析制度,进一步强化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组建一支有医学背景并具备法律知识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
“医闹”可构成违法犯罪
浙江驰明律师事务所王磊律师表示,医疗机构属于公共场合,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责。与医疗人员一样,其财产和秩序,依法受法律保护,不允许不法侵害。因此,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或其家属如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责任,应当通过合法方式,理性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过激行为。否则,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如行为较轻,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患方,总会要求医疗机构提供最专业的医疗技术,但实际的诊疗实践当中,出现失误又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医患纠纷处理会常态化。作为医患双方,都要树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面对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态度。而作为制度体系来讲,国家应当完善患方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满足患方对权利及诉求意识的高涨情绪,这应该是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
文汇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吴禄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