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义仓,昔日的“天下粮仓”,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今又成为杭州出名的文化创意空间。
近日,记者走进外观依然古朴、内里却别有洞天的富义仓探访。这里每一块石板、每一根房梁似乎都在讲述古老而传奇的故事,而在此间工作和游玩的人们,那份超然、闲适的生活状态,令人不由感慨:历史的沧桑对现代文明而言,不是负担,而是一份厚重。
庭院深深延续文化传承
富义仓位于霞湾巷东南面,南门面对运河与胜利河交汇处。沿着古墙迈进不起眼的石门,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进院落,有几株苍劲高大的树木。第二进院落,几排单层木结构房干净利落,斑驳的石墙安然无言,却是那么和谐。
据了解,这里已有11家文化创意企业驻扎,涉及影视、工艺、环境设计等。不经意间,我们走进了“越剧王子”赵志刚的个人艺术工作室——“赵氏工坊”。“在这儿准能碰到赵老师”,朋友话音未落,赵志刚便热情迎了上来。同行有个朋友的妈妈是赵志刚的戏迷,立即兴奋地与赵志刚攀谈起来,还不忘索要赵老师现场签名的《何文秀》,心满意足地说:“这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赵志刚说,他平时常待在富义仓,无论是“赵氏工坊”的创意策划,还是与戏迷们聊天,或是闲时练练书法,走走台步,这儿总能带给他舒适感和更多创作灵感。
第三进天井里摆放着10多张木质桌椅板凳,在富义仓工作的员工和客户闲暇时在这里晒晒太阳,喝喝咖啡,聊聊天,生出不少灵感的火花。
富义仓最深处是一家书店——韵和书院,以“书画茶香花”五道为经营主体,宽敞的庭院充满古道禅意,环境清幽。书院有件“镇院之宝”,是一套采用手工宣纸,手工印造,手工装帧的《四库全书》。“浙江省内只有宁波的天一阁收藏了它。”书店主人吴艾倩说,这套书在国内公开发行只有100套。
历经荣衰终归祥和安宁
说到富义仓,必须说到谭钟麟。他是民国大佬谭延闿之父。谭钟麟还有个儿子谭泽闿,是著名书法家,现今文汇报报名三个大字即出其手。历史上对这父子三人曾有概言:“一门二进士、两代三书家”。谭钟麟光绪六年履任浙江巡抚,彼时百业凋敝,民生困苦,吏治腐乱。谭钟麟甫一到任,整顿吏治,关注民生,尤其是粮食的储备。经数番考察,他下令士绅们出钱,采购了十万石粮食,分别储存在永济仓和义仓。永济仓和义仓都是旧仓库,储量有限,谭钟麟又下令扩建永济仓。但永济仓周边土地有限,仍无法满足储粮需求,谭钟麟又拨出一万一千两银子,由官方出面购买了霞湾巷一带的十亩民地另建仓廪。这个新建成的仓库,就是现在的富义仓。
随着时代变迁,富义仓被部分改造为职工宿舍。在一场大火中,第12号楼化为灰烬,仅留柱础诉说历史。1999年,拱墅区开始发掘运河历史文化遗迹。在一次研讨会上,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毛昭晰呼吁保护富义仓。2003年,拱墅区政府提出了“富义仓保护开发方案”的设想。直至2007年,富义仓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慢慢展露历史原貌,重新回到市民眼前。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严格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富义仓正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他认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适度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建筑本身,长期空置会导致生虫腐烂。占地2.36公顷的富义仓更是宣传漕运文化、仓储文化、运河文化的绝佳之处。他说:“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地利用,可以让大家多一种途径来了解其价值所在。”
文汇报驻浙记者 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