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见证,红色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一大特色。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以《新青年》出版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革命骨干,之所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几乎都受到了《新青年》的影响,如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大革命时期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的侯绍裘,1923年1月5日撰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参与学生运动的回顾》文章,其中感言:"《新青年》一书,于我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最大,别部书没有一部能够及它的;而且至今还信仰它,每逢没有看过它的朋友,便要介绍给他看。"
△ 《新青年》杂志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翻开了上海红色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就是这处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党的一大会址,又与一位出生在松江、名叫薛文淑的人产生了关连。薛文淑既是李书城的夫人,又是望志路106号的女主人。解放后,薛文淑曾先后两次由北京赶赴上海,现场认定中共一大会址并对室内家具摆设恢复原貌等事项提供了宝贵意见。1994年7月,薛文淑再次返回家乡松江,9月11日病故于曹家浜村,安葬在松江浦南公墓。
△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且是中共中央在上海领导中国革命12年的光荣城市。松江古称华亭,是今上海的西南门户。民国之初撤销松江府后,华亭县于1914年改易松江县,隶属江苏省管辖。因地理位置近邻上海,县城距上海市中心仅有40公里,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直接受到上海红色文化幅射影响,呈现出城乡呼应、同频共振的发展态势,具有革命先进思想传播较早,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活动影响较大,地方党建工作群众基础扎实,共产党人和农运骨干率先垂范,革命事迹感人等基本特点;尤其令人感怀的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王荷波、邓中夏、陈云、恽代英、罗章龙、肖楚女、杨贤江、侯绍裘等人都曾心系松江,在松江早期红色文化建设中倾注了心血。此外,大革命时期,诸多仁人志士和社会知名人士应邀前来松江,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宣传革命进步主张,为松江地区的红色文化增添了新气息、新时尚,如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施存统、柳亚子、周建人、叶圣陶等人,均在景贤女中等单位举办的暑期讲习会上作过相关主题演讲。
△ 松江人民集会庆祝新中国成立
回顾松江红色文化孕育、发生和发展所走过的前进道路,既有灿若朝霞的光辉前景,又有白色恐怖下的曲折坎坷,血与火的红色光芒,最终划破漫漫长夜,迎来新中国诞生的万道霞光。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在此后的70年里,红色光辉照耀新的征程,松江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承前启后,立奋斗之志;面向未来,抒红色情怀。当下,凝聚党的革命优良传统的红色文化,正在不断丰富发展中彰显新时代价值,成为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 袜子弄
△ 大仓桥
一、从红色文化产生的近代社会背景,看松江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景深。
抚今追昔,回望中国近代史,心中有歌也有痛,歌是不屈不挠的抗争之歌,痛是一个曾经在世界上领先的东方文明古国和主权国家,鸦片战争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伤痛。行走在古为松江府城的今松江老城中山路上,过通波塘桥有条袜子弄,是明代松江为全国棉纺织中心、府城为全国33个工商业城市之一的历史缩影;老城西部有片划定的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有座明代大仓桥,是仓城古为天下粮仓之一和松江漕运起始点的历史见证。松江曾享有"衣被天下"、"赋税甲天下"的美誉,且深深融入了世代百姓群众的家国情怀。然而,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用舰炮轰开中国大门,此后,外来的资本主义强国,利用上海口岸将机织棉纱棉布大量倾销中国市场,曾以棉纺织业作为一地经济支柱并在历史上引以为自豪的松江府,首当其冲地遭受致命打击。胡祥翰《上海小志》载光绪中叶以后,松江府出现的种种世态变化情形,感叹"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本针淘汰,有火柴而火石淘汰,有纸烟、雪茄而水烟、旱烟淘汰"。在田赋方面,史载同治二年(1863),两江总督曾国藩与李鸿章联名奏报,苏、松、太二府一州,经连年战祸,"田亩抛荒,著名市镇悉成焦土",连阡累陌,颠连穷困。在这种悲惨情况下,"而欲责以重赋,向来横征暴敛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当地百姓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情形,在许多既有痛苦呻吟又吐露反抗心声的民歌民谣中也有充分反映,如松江民谣"头字歌"叹唱道:"年初一做到年夜头,做来做去两个空拳头;天好一百个日头,落雨一百只缽头;帐子碰着鼻头,豆腐干被头,盖了上头,呒没下头;糠菜红花头,筷戳盐缽头。"
△ 上海外滩
上述可见,松江府与大清国晚期的命运相连,在内忧外患中走向了一蹶不振的衰败和没落。然而,当时地属松江府境却在上海道主管下的上海城,则出现了包括"十里洋场"在内的另一种畸形发展情形。据《松江县志》载,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从此,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领事巴富尔借口保护本国侨民,强迫上海道宫慕久订立《上海土地章程》,在县城外建立了第一块享有治外法权的飞地——英租界。1848年,美国援引英国先例,建立了美租界。1849年,在法国领事敏体尼的要挟下,又划出了法租界。此后,租界几经扩张,达到4万亩土地、数十万人口规模,"十里洋场"开始形成。
△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上海租界立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标牌一事,虽未见确切史实考证,但从松江侯绍裘在上海的真切见闻中可窥一斑。1915年5月5日,在江苏省立第三中学(今松江二中)读书的侯绍裘,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赴上海徐汇公学和博物院等处参观学习,行至徐家汇租界时,出现了侯绍裘《旅行上海记》中记录的情况,即"入租界,安南巡捕止勿进"。安南是越南古称,安南巡捕系法租界雇用的越南籍巡捕。候绍裘同时看到,杨先生对捕房走出的西人施礼,西人"微颔其首,傲慢之态可掬",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气愤。这就是国人在自己国土上毫无人格尊严的真实写照。
△ 松江佘山天主教堂
"茸城之西北,其峰有九,皆松之名胜,与三泖并称也。而佘山为杰出者,近西人建天主堂于其巅。"这是侯绍裘1915年5月发表在江苏省立第三中学校刊上的另一篇游记。游记所说的佘山天主堂,建于同治二年(1863),是法国传教士凭借法国与清朝政府1860年签订的《中法北京条约》特权兴建的。条约规定"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因此,法国传教士便有了在西佘山买地建天主教堂和江南教区神父住房的特权。上述可见,军事入侵、经济掠夺、文化渗透,是帝国主义列强欲将中国完全殖民化的三步曲。话说开去,自1840年至1905年的66年中,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过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和文化渗透,从而将近代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因此,近代中国构成两大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松江红色文化正是在以上历史背景下,受之于革命思想传播影响,激荡时代风雷,厚培红色文化种子生根发芽的社会土壤。
△ 松江中山路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资产阶级政党一一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革命纲领,直接将革命目标指向外来入侵的帝国主义和腐朽专制的封建王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华亭、娄县籍赴日留学生等10余人,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同年,同盟会会员夏允麐等在松创办清华女校,并在该校成立同盟会松江支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同年12月26日莅临松江视察,次日到清华女校参观、演讲,旋赴醉白池雪海堂,出席各界欢迎公宴后返沪。松江老城里有条古称"郡治大街"的东西十里长街,1939年因日军炸成废墟后重建,路面拓宽至12米到15米左右,定名为"中山路"。
△ 报业巨子史量才
由孙中山先生想起一位民主革命时期的知名人物松江史量才。史量才的祖籍是江苏江宁县人,7岁那年,因母亲生养妹妹得产褥热去世后随父迁居松江泗泾。天资聪颖且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史量才,后来成长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至今,史量才故居依旧完好地保存在泗泾镇上。走出史量才故居,行至松江火车站,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两条锃亮的轨道在沪杭线上延伸致远。由此想到发生在上世纪之初的争取路权的反帝斗争。1907年10月,腐朽没落的清朝政府,迫于英人威吓发布上喻,将建筑沪杭甬铁路主权让给了英国人,激起江浙民众强烈抗议。时任江苏铁路公司董事的史量才为收回铁路自筑权发动民众,奔走呼号,出资出力。抗议活动得到全国各地响应,清政府不得不废约退款,改由国人自筹资金修建。据《现代报业巨子史量才》一书记载,史量才在监督松江石湖荡机务段铁路施工期间,夜以继日,风餐露宿,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终生未愈的胃病。
△ 1919年5月11日《申报》
记得本地老人在解放后的若干年里,仍有将报纸笼统称之为"申报纸"的习惯,可见解放前在上海发行了77年之久的《申报》影响之大。1912年,史量才与张謇等人合资盘下了《申报》,以"爱国、爱民、独立不偏、推进社会进步"为办报方针。这一方针与蒋介石独裁统治格格不入,而史量才本人又是位捍卫真理、支持正义、不畏强权、具有左冀思想倾向的民主进步人士。1934年11月,史量才从杭州秋水山庄返沪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他虽不是共产党人,却在与黑暗的斗争中,以生命誓死捍卫"国格、报格、人格"尊严,直至用鲜血染红了《申报》。笔者由此感叹,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之魂,又是近当代红色文化的精神品格体现,贯穿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以及当下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之中,是我党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纽带。
来源:微信公号“人文松江”
编辑:邵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