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的信札,以毛笔写在红格笺纸上,粗放,遒劲,透出一股硬直的笔力。信是写给当年在国立剧专的同窗陈学璇的,一共三通四页,文字间有欣悦,有感念,有问候,充溢着一股暖暖情怀。
其中一通,在感谢陈学璇不惮其烦地为自己送信函给刘校长后,这样写道:“读您的信,欣悉您在墙报上报道我的一些情况,对我揄扬有加,我心中很快慰。然遇誉之处,为之汗颜无地了。既感且谢,拜谢不已!十一月四日,为我校建校二十八周年纪念之日,我高兴得很,缅怀既往,瞻顾当前,欢颜之至。我以年近多病,卧病山谷,未获回校与同志们聚首谈心,不无遗憾!在我兴奋之下,命笔拟就祝词一篇,供献庆贺!诗中的观点与措辞如有不妥,希为我斧正复掷下,让我再行写过奉上。”
陈学璇,原籍广东广州湾(现湛江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从香港辗转粤、湘、桂、黔至重庆,就读中苏文华协会俄文班。1945年秋,在重庆北碚入读国立剧专。1946年夏协助马国彦导演与香港艺人卢敦等在广州演出洪深新作《鸡鸣早看天》。随后在广州华南文工团、广州市教工话剧团等任演员、编导。1955年,广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创建,陈学璇任该校教师、外语教研科科长、工会主席。
尽管谢晋比陈学璇年长五岁,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得多,但称之为“尊敬的学璇老师”,所写贺词也请陈学璇斧正,如不妥将再行写过,谦虚而又真诚。另一通信札,是对休养在家的陈学璇表示慰问。因为自己是“久病伏枥之老骥”,不能造府慰问,送上“微物”三包,希望学璇老师哂存笑纳。不无幽默的笑语,清楚地显示了彼此的深厚情谊。
国立剧专——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中央戏剧学校的前身之一。1935年创建于南京薛家巷,抗战中先后疏散长沙,转迁重庆,1939年4月迁徙于四川江安,在江安办学六年。新中国成立后,与延安鲁艺合并组成中央戏剧学院。谢晋于1941年进入四川江安国立剧专话剧科学习,受业于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名家。1943年中途辍学,到重庆中青剧社当场记,兼演小角色,1948年担任电影《哑妻》助理导演,从此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关于国立剧专,谢晋有一段难忘的记忆。1942年6月,国立剧专第五届毕业生准备公演《哈姆雷特》。这部莎士比亚剧本,还是第一次在我国完整演出,导演为焦菊隐老师。排练是在十分严肃、认真的气氛中进行的。那天,正在排练“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场时,谢晋却在后台与一个同学大声交谈,被焦菊隐老师发现了。“谁在后台大声讲话?”一个严厉的声音传了过来。一听是焦菊隐老师喝叫,谢晋马上乖乖地从后台站到了前台,怯生生地承认:“是我”。“你给我站在那儿!”焦菊隐命令谢晋在台左立壁角。全班同学都紧张地看着他,他满脸通红地站在台角,一直到排练结束。后来,谢晋说:“这次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惩罚,一个教训。它让我明白,排练场是战场,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谢晋一生从事影剧事业,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他的作品记载了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老百姓的命运,歌颂了人类的真善美。他所表现的与时代同步发展和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令人敬佩。今年是他去世十周年,但我深信,谢晋的作品,一百年后还会有人看。
作者:陈益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舒明 安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