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历来相信,缺什么就得补什么。补品吃下去,效果也许并不怎么明显,而如果不补问题就会更大更多。补品就靠这种逻辑立足于古今而不衰。
进补的办法丰富多彩。鲁迅小说《故乡》里有一个闰土,人们都很熟悉,他这名字的由来,一是闰月生的,二是“五行缺土”。缺什么补什么,名字里来一个“土”字,就把那所缺的土给补上了。但是他后来的情况还是很困难:“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补了个“土”字有什么用?但那时的人总相信,如果不补这个“土”,情况一定会更差。
“五行缺土”这话现在已经不大好懂,幸而《鲁迅全集》里给加了一条很详细的注释:
五行缺土 旧社会所谓算“八字”的迷信说法。即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相配,来记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得两个字,合为“八字”;又认为它们在五行(金、木、水、火、土) 中各有所属,如甲乙寅卯属木,丙丁巳午属火等等,如果八个字能包括五者,就是五行俱全。“五行缺土”,就是这八个字中没有属土的字,需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等办法来弥补。
这样的国学知识现在已经不大容易弄得懂了,非看注释不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杂学旁收,与时俱进。当然,天干地支现在基本只用于记年,例如今年是戊戌年,生的孩子属狗。至于月、日、时,如何用干支来记,一般人已经不大去管了。青年人订婚结婚,也很少再有事先问明八字,进行资格审查,看是否相合的,这应当算是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世界上有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到人体健康,甚至还影响天时政事,古代且有所谓“五德终始”之说,意义非常重大。这种理论的创始人是战国时代的齐人邹(或作“驺”) 衍等辈,其后学为“燕齐海上之方士”(《史记·封禅书》),这一派专家在战国秦汉之际非常活跃,影响于中国文化至为深远。鲁迅讲授上古文化时称之为“燕齐派”,说他们“多作空疏迂怪之谈,齐之驺衍,驺奭,田骈,接子等,皆其卓者,亦秦汉方士所从出也”(《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老庄》)。鲁迅虽然不相信他们那一套怪论,但在小说创作中却一向注意描写该论在实际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八字”与生有关,与死也有关。鲁迅小说《孤独者》里写到主人公魏连殳之死,房东老太说“钉棺材钉时,‘子午卯酉’四生肖是必须躲避的”。这就是说,此时鼠、马、兔、鸡这四种属相的人必须暂时回避一下。这样的规矩在传统里想必自有其根据,可惜我不知道,查《鲁迅全集》也没有出注。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这里要请专家作一补注才好。
传统文化中精华甚多,糟粕也不少。我们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务必要注意扬弃其中的糟粕才好。
作者:顾农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