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最美好的季节,空气里到处是草木的香气。在这样的季节里读书真的是很开心的事情。如果我来讲经典阅读的话,还是要回到人来讲,回到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我觉得时代、青年、大学都是相关的。读伟大的书,目的还是造就人才。读经典就是做一个刚健、深厚、温馨、灵秀的人。
“刚健”是阳光向上、生命力强,经得起人生的摔摔打打。我们一旦想到,每天都有一个新鲜的太阳要升起,每天都有经典的人物伴随我们,就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昨天我看到一位北大的心理咨询老师说许多学生有心理问题,有一个同学说:人生真的是没有意义,不知道身在何处,常常觉得自己在一个漆黑的井底下摸索、挣扎、拼命地喊。其实读经典就是“天行健”,“天”就是阳光,让你从漆黑的井中出来。这是第一个“天”的意思。第二个“天”的意思,就是自主。“天”是最大,不为别人而活。很多优秀的孩子,考上了非常好的大学,他们为谁而活?为家长而活,为社会、为他们的老师而活,却没有自己肯定自己。“天”就是自己肯定自己,所以说“天行健”意味深长。
第二个“深厚”,是指有内涵、有深度,超越这个时代。有一次我代表学校去看望实习生,有一个优秀的学生在重庆三中实习,那是一个很厉害的中学。他对我说能不能回去给学校说一下:两年实习,两年读大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做怎么适应社会。我说这样的要求我做不到,我不会把这个话转给教务处的老师。如果你想两年在外面,读一个职业学校就可以了,不必来读华东师大,华师大也不会教这样的学生。另一次,我面试一个来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问他读过什么经史子集,他说读过敦煌学概论、中西交流概论、儒家思想概论、道家思想概论……很多很多概论,但是一本完整的经典没有读过。因为没有真正读过经典,这都是浅碟子的大学生。
经典的对立面之一就是手机。手机里信息洪流,从我家小区邻居小狗跑丢了到特朗普打贸易战,这么多信息,我们没有办法从里面出来。要超越这种眼前的琐碎和平庸,经典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来参照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经典,就不能远,不够多,犹如手机的内存太小,或者电池量很少,不能安装丰富的App,不能拍更多的照片。手机和手机也不一样。如果在大学里忙乱了四年之后没有读一个经典,这个大学给的就是一个很烂的手机,什么都不能装。
第三个是“温馨”,读古人书,自然会懂得人与人和谐相处,情商高,沟通能力强,知书达理,温柔敦厚。前两天图书馆保安告诉我说,不只一次碰到这种事情了,怎么办?——某个穿得衣冠楚楚的研究生或者教师,没带卡,想进图书馆,保安肯定说:请出示卡。拿不出来,三两句话不对头就骂保安,说“你算什么,不过就是个看门狗!”这无论是怎样了不起的教授,都缺少最基本的做人的东西,缺少中国文化的知书达理温柔敦厚。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让我们知道生命与生命的关联。鲁迅先生逝世前年讲过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他说的那样的温柔敦厚,那样的温馨深情! 没有这样的生命与生命的关联,生命就会变得强烈孤独,没有意义,就会导致生命的空心化。
第四个是“灵秀”。一方面就是脑子清楚有精密的训练,有强大的思想力;同时还要懂得美,懂得欣赏美,生活要有趣味,品位要精致。多读经典包括多接触音乐、美术,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灵秀。我们学校有这么好的音乐系、外语系,有这么好的艺术系,马上还要成立音乐学校了。我们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难道没有能够好好欣赏一幅画,好好听一首音乐的人么? 丽娃河是非常有灵性的河,是一条灵秀的河,因为有诗歌。我希望将来从丽娃河边出去的学生都是有灵气的。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图书馆会留下所有同学的阅读的记录。如果你们最终四年以后,读了一大堆垃圾书,毕业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不会告诉别人,这当然是你们自己的隐私——读书说到底毕竟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个账本就像自己的“精神银行卡”一样,里面存了多少财富在其中,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作者:胡晓明
编辑:王秋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