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有座统万城,早有所闻,一直琢磨着要去那里看看,说了好些年。岂知上个春末夏初,竟还梦想成真了,朋友驾车送我们一行,特意来此古代遗迹凭吊。
统万城由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时匈奴铁弗部出身的大夏国主赫连勃勃所建,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这是古代匈奴人存留于欧亚大陆唯一的都城遗址,因而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统万城的确切位置在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白城子村附近——因城墙夯土色近灰白,当地人俗称白城子。由此往北不远,即入内蒙古的乌审旗境了。据《水经注》载,这一带或即汉代的奢延城,出土汉印亦可证之。
五胡十六国天下大乱,勃勃称王后,自视“徽赫与天连”,乃改姓赫连氏。其父先依附前秦,被北魏灭后,他又投奔后秦,势力渐涨。407年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立国称大夏,据河套,地括今陕北至宁夏一带。勃勃体魄魁伟,雄略勇武,凶暴嗜杀。413年开始兴建都城,命一酷吏为将作大臣主持。蒸土夯筑,对工程要求极严,城墙若能用铁锥刺进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据说当时征发筑城的夷夏夫役即达10万人,先后历五年,至418年始成。因勃勃 自言,其“统一天下,君临万邦”,遂大言不惭命名其都为统万城。然而,天下帝王往往如秦始皇般自不量力,好梦难长。到其子继位未久,统万城即被北魏攻陷,勃勃王朝亦不过二世而终。
初建时的统万城,无论规模、布局及营建之法,均体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的重要性。由于古时当地尚存水草丰美的 自然条件,不似现今已呈干旱之状,统万城一度曾颇繁荣。北魏在此设过统万镇,隋唐又置夏州。五代时,党项羌李氏占据夏州,后又建西夏王朝,与北宋时起争战,兵燹不绝。淳化五年(994),宋军攻占夏州,宋太宗下令迁民毁城。统万城自此渐趋败落。
不过,统万城因偏处边塞的荒漠地带,人迹难到,倒使得遗址少了些来自外界的干扰,因而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形貌。我们一路上望去,整个遗址坐落在无定河附近台地上,全为夯土建筑遗存,城郭的基本格局依旧残存。部分城垣、城门、马面及角楼遗存清晰可辨,但城内原有的主要建筑、道路,则已基本无存,仅留下高大的夯土台基。城基、围墙以土版筑,即以木板围土夯实,层层垒砌,撤除木板后,夯土墙即成。笔者上世纪70年代首至黄土高原时,见过这一建筑方式仍然流行,连省城西安的不少单位围墙,也在用这种方式夯筑。
统万城已发掘部分,有内城和二道城之痕迹。二道城城址长达500米,南面及西北角都保存较好。内城南北各长五六百米,略成方形。内外城皆以这种青灰色白土夯筑,成型后十分坚实,衣服一蹭一身灰。为防止游人攀爬踩踏有损城墙,如今在城墙周边竖起了钢制围栏,朋友说前不久还没有阻隔。若要看清城墙质地或细部的话,最好还是近前为宜。城墙称白城子,恐系取自本地的土质,不过也有人认为是这种夯土灌了米汤或石灰的缘故。城墙上部则以砖包裹,历千年风霜而与夯土融为一体了。
统万城附近人烟稀少,气候干燥,俨如一个封闭了一千多年的时空环境。熟人说起,前几年来此还能在地面捡得些“秦砖汉瓦”,不乏上点品位的小物件,但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少多了。我揣着多少觅点古物的幻想也在地面一路寻寻觅觅,到了只淘得三两块并不起眼的印痕残瓦和瓷片而已,还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呢。
6月的黄土高原碧空如洗,虽已进入初夏,却无燠热之气,昼时见长了。统万城残墟伫立千载的身影犹在,夕阳西下,远处似有牧歌回转,静谧里杂着些哀婉的意味。抬眼望去,遗址的范围真不小,远处还有宫殿区。靠南城墙内,立有一方形高台,一般视其为祭祀台。其实,任何早期民族的原始信仰中,都不可能离开祭祀活动,这差不多是必定的。遗址早已纳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听说有关方面也已将之列入申遗备选名单。当然,申遗不该是最终目的,留住我们先祖悠远的文化记忆,保护好古迹,才是最根本最要紧的,不是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