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
小儿今年课本里,有东坡的名文 《前赤壁赋》。跟着他,又复习诵读了几遍。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中间的这几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我当时上学初读的时候,就觉得喜欢。
后来上大学,正是改革开放初兴的所谓新时期,西洋各期名哲的代表作陆续地介绍进来,一时见到的,也就拿起来翻阅,其中与东坡那几句意思相通的思想,竟有不少,而西哲的论述却大多是铺叙,前前后后上下四旁,那谈锋实在可谓无处不及,简直是连个小小缝隙处也要探个究竟。
那时的感想就是,我们中国像东坡这样的名家,那思想的风格只是一个所谓的“说起头”的感觉,来一个“起讲”,却是马上就收了尾,不去展开来详细地说。有时就让人不大过瘾。而西哲就比较善于“说下去”,也就是“接着说”的风格。这有点像我们平时友朋之间的燕谭,这两种风格的往往都有,有的说话讲究“点到为止”,你再追问他,想要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他却不说了,你知道他并非词穷,肚子里有东西,他只是不想一览无余地全部端上去、摆开来,因为那样他总觉得有点不够味,当然从有些听者来说,也同样地觉得是不够味。而另有的人说话却是两样,完全是滔滔不尽的样子,全不管四边听的人是乐意还是有点不耐烦,他总要把他能够想到、说得的那些话,完完整整地说完为止。
而如今,又拿起东坡的 《前赤壁赋》 读起来,那个感受却又有点儿不同了。觉得再怎么说来说去,其实那些意思归根结蒂,还是不过东坡的那几句话而已,別无多少增减。按着前面“说起头”、“说下去”那么样子的说法,如今的感受却是最后还是要“说回来”。
趁着夜读,我们父子又讨论了一下子,得到的一个想法是,中西道术的融合,当然是未来必至的路径。西哲的“说下去”或者“接着说”,足以补接那个“说起头”。但是,“说下去”说到最后,却也千万不要忘了“说回来”,否则就是“辞费”,而“辞费”却无论如何不只是“啰嗦”那么的简单。说到这儿,想到前几天与小儿读 《管锥编·周易正义·系辞 (九)》,锺书先生最后说:近世爱麦生有 《补损》(Compensation) 一文,尤畅述正反相成,盈缺相生之旨,惜多游词,肿不益肥也。我在这里不妨借过来,为我们夜读时得到的那个“说回来”的观感,拉个“赞助”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