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松
买票。“看什么?”我脱口而出:“潘金莲。”售票员和我都笑了。之后,她给了我 《我不是潘金莲》 的票。我想,这是个噱头,只是不知道冯小刚导演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看了电影我才知道,“我不是潘金莲”不仅仅是一个噱头,确实可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Logos(言说)。片中女主角李雪莲与丈夫秦玉河为了能在城里分到房办了假离婚,不承想弄假成真,李雪莲去找秦玉河评理,要他说实话。秦玉河当众指责她有婚前性行为,“不是李雪莲,而是潘金莲。”这大约是秦玉河把假离婚办成真离婚的原因,他说了实话,但李雪莲气愤不过,从此走上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上访之路。在影片结尾,上京“告御状”的李雪莲被一众官员拦住了,这时候得知前夫意外身故的消息,她嚎啕大哭起来。按其原因,大约是因为有一根刺留在彼处,回身去取已不可能。
可是冯小刚在影片最后还抖了一个“包袱”,李雪莲当初与前夫假离婚不是为了房子,而是为了二胎,因为假戏真做,受了刺激,二胎流产了,她之所以坚决上访是因为肚里那个未成形的孩子。这等于是对“我不是潘金莲”的否定。不过这也没什么,电影总要搞点新花样,总要让观众想不到;其二,“内幕”揭开一层还有一层,如果要继续深挖,李雪莲的说法还会变,也许连她自己都意想不到。
二胎说或者只是为了圆场,为李雪莲上访寻找新的、更过硬的理由,因为李雪莲的行为看上去有些不可理喻。不过,正像古罗马喜剧作家泰伦提乌斯所说:“我全身是裂缝,四周都漏水。”生活就像一部到处都是“槽点”的影片或者电视剧,一个人能够完全理性地 (可以被自己和他人理解)生活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生活中也存在非理性、理性非理性、非理性非非理性的时刻。这样纠缠的状态,在我们当下也许复杂粗粝尤甚。李雪莲要不要上访,她只听牛的话,而不听市长的话,这在别人是不可理喻,在她就完全可能。
电影里那些官员和李雪莲之间,“无法想象对方的世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世界还必须结合成一个世界,如果不能顺利沟通,亲密无间,那必然“全身都是裂缝,四周都漏水”。李雪莲事件从婚姻角度而言,“我不是潘金莲”就是李雪莲婚姻生活中的那道裂缝吧? 影片中有一场县法院老院长和老夫人举办的金婚纪念酒席,这让我们又看到了裂缝,也领会到他们弥合裂缝的方法。
说起来,影片中除了老夫人之外,就只有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作为女人在言说,其他在影片中出现的女人只是沉默不语,难道是为了顾全女主角范冰冰这个大局? 这就造成了沟通问题。一帮大老爷们为了解决一个农村妇女的心结,大费周章,其实只要派一个女妇联主任或者一个心理医生,哪怕是一个有亲戚关系的大妈大姐,问题大概就有转圜的余地。影片中的贾聪明实际上就是这种角色,他用的“美男计”几乎就要成功。当赵大头强行把李雪莲弄上床,李雪莲感到从未有过的好的时候,赵大头已经抹去了秦玉河留在她身上的伤痕 (时间也过去十年了),李雪莲本可以就此罢手。她不需要理由,也不必顾全大局,更无关对错,只是需要爱,需要关怀和抚慰。因此,当她知道赵大头只是在利用她的时候,她的世界再次崩溃,只能选择再次出发,尽管这种出发也是盲目的。
“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因为一场意外而意外结束,马市长和郑县长讨论到这里的时候很有感慨:为什么好心办不了好事呢? 如果担心观众看不懂,这个时候电影应该响起冯导的画外音,不过不要念白,而应该是放声歌唱:“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
当李雪莲找到一处果园准备上吊的时候,果农出来阻止她,他是担心李雪莲死在这里影响他的生意,他甚至建议李雪莲到隔壁老曹的果园去上吊,那样就能祸害他对头而不是他本人了。这时候,一直苦巴着脸的李雪莲笑了,她瞬间就理解了,能听懂人话了,这是她能够理解到的世界,她因此调整了和世界的关系,也就能够活下来。如果果农向她宣扬一番“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大道理,她大概听不进去,心结也很难打开。
世界的维度有多重,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未必就错,也不可笑。李雪莲的世界与他人有重合,更多的或者是分歧,影片表现了她与世界的徒手相搏,这是一个人的戏,但也可以说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是女主角范冰冰,一个是她要表演的李雪莲,还有一个是未出场而在场的潘金莲。李雪莲一竿子从下捅上天,潘金莲从古“活”到今,然后冯小刚把她们凑在一起搭台唱戏。在这三个女人面前,世界是不是露出了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