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炎炎夏日,我们带着遗憾和惆怅、怀着希望和梦想,离开度过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踏上艰辛和曲折,同时也有收获和喜悦的人生旅途。25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相逢,当年许多事物已经发生巨变,但也还有许多的规律并没有改变。
相比25年前,现在的北京更大了,马路更宽了,汽车更多了。当然,也有了隔三差五的雾霾。然而,每天升起的太阳并没有变,十五的月亮还是那么圆,每年的365天没有增也没有减。对此,我感到庆幸和坦然。
相比较25年前,现在的我们华发早生,眼睛开始老花了,骨质开始疏松了。然而,我们曾经是大学同学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同学之间的情谊没有改变。对此,我感到庆幸和坦然。
相比较25年前,现在的北师大校园楼房变高了,师生数增加了,运动场地漂亮了。当然,道路两旁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似乎也减少了。然而,莘莘学子依然年轻,刘和珍纪念碑依然挺立,母校的精神气质并没有改变。对此,我感到庆幸和坦然。
相比较25年前,现在的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了,整体运行速度加快了。当然,许多新问题也在出现,令人欢欣鼓舞的新事物也不断涌现。然而,几经变迁的学校图书馆存放的 《老子》 和 《论语》没有变,《理想国》 和 《爱弥儿》 没有变,《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和《相对论》 没有变,《国富论》 和《资本论》 没有变,《金刚经》 《圣经》 《古兰经》 它们也都没有变。“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万事万物依然在按照经典著作揭示的规律运行演进。对此,我感到庆幸和坦然。
25年时光流逝,这在浩瀚无垠的历史谱系中短暂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对一个人来说,从青年到中年这25年的经历却足以让他的精神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曾经认为无比重要的事情,现在觉得无足轻重了;曾经认为过不去的火焰山,现在变成“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小沟小坎;曾经痛苦纠结的创伤,现在已经钙化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曾经为之苦心追求的目标,现在已经看得非常淡然。时空转换、世事变迁,让我们在苍茫的现实中触摸到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让我们穿过人世间的层层迷雾发现了更为辽阔壮美的风景和峰峦。
多少绝代风华,繁盛显赫,都被时间的长河打磨成粒粒细沙;多少奇珍异宝,亭台楼阁,都在浩渺的宇宙中幻化为点点尘埃。然而,对于有幸来到人世间的每个生命个体来说,即便明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不应该将这些现象作为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理由,更不应该将某些规律作为醉生梦死、放浪形骸的借口。对于那些不变的事物,我们要保持尊重、敬畏以及理性的怀疑;对于那些正在变化的事物,我们要做到宽容、达观,当然有时候也要保持必要和适当的距离。“不畏浮云遮望眼”,且将丽日寄心间。
25年前的毕业典礼上,我领到那本红色封皮的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证书,无论怎么看,它都朴素得很不起眼。当天晚上把毕业证塞进书箱的时候,我远远没有四年前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那样激动和兴奋,反而觉得得到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伴随着不断增加的人生阅历,多年以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从接过大学毕业证书那天起,自己其实是与母校有了一个郑重约定,其实是从老师们手中领到一份需要自己用毕生精力来认真完成的作业本。真正完成好这份作业,需要知识和智慧,需要判断和定力,需要勤勉和进取。按照我们老家的说法,今年我已经是虚岁五十了。 “五十而知天命”。我理解,这不是一句消极的话,而是“有涯”与“无涯”之间的认知,是“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体悟,是“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平衡。今天我愿再次引用孔老师这句话,与各位亲爱的老同学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