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维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976年的中秋节,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难忘的。
那时来农场四个多月了,还未曾回过家,住的还是24连的仓库。我平时就念家,到了中秋更想家人。暮色降临,落日西沉,晶莹冰轮,独自爬在正在建造宿舍的脚手架上,仰望天空,繁星点点,相互辉映,看着那越来越圆的月亮,一丝丝的忧伤涌上心头,那一轮圆月好像在故意挑起我的思念一样,刺激得鼻子酸酸的,两眼闪起了泪光。
这个中秋好孤单——在农场一隅,独自惆怅,“唯我只有空对月,佳节如我是浮云”。这些天来,中午和傍晚收工,总有不少人聚到食堂门口,盼着家里来信或寄来月饼包裹什么的。没收到家里的包裹,固然让我的内心颇有失落,只能静静地在一旁羡慕着别人,幸好还有一封父母的来信,让我大感慰藉———此时此刻,真可谓“家书抵万金”。在仓库的角落,昏暗的电灯下,父亲那熟悉的笔迹跃入眼帘,我逐字逐句读着信,手都颤抖了。
乡村的夜晚本就格外寂寥,千年不老的月亮在此刻,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忧愁、悲伤和思念。我下了脚手架,来到连队对面的中心河畔,听着田间蛙叫、树丛虫鸣,想起孩提时代萦绕在父母膝下,生活虽然艰苦,但无忧无虑。每逢中秋节,一家人围桌而坐,桌上有月饼、毛豆、芋艿,合家团圆,其乐融融……
回到仓库,良沪守候多时。已近子夜,他还邀我去食堂门口一同赏月,还有路菁、罗红,我们四人围桌而坐,在秋风习习的空地上,品月饼、嗑瓜子、吃零食———那都是两个女生家里寄来的,饥饿的我,一下子连吃了四只广式月饼,直到饱嗝响起。蓦然回首,圆圆的一轮银月,斜悬于我们的头顶,灰暗朦胧的天空中,几片凌乱如棉絮般一团团的云彩,悠闲飘荡在夜空的边缘。我们以茶代酒,碰杯而尽,我的心情渐渐开朗,便说些趣事、滑稽笑话:叫良沪把“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倒过来连读,结果他读成了“海上自来水来自上海”;让路菁、罗红跟着我快读“长扁担比短扁担长半扁担,短扁担比长扁担短半扁担”,结果她们都“长扁担”“短扁担”纠缠不清……三个人都被我逗笑了。
月亮出奇的圆,出奇的亮,让人回到寝室也毫无倦意。反正无心睡觉,我便坐到小凳子上,伏在床榻边,展开信纸给父母写信。又看到别的农友与自己一样的孤单,再多的思念都藏在心里,只能无奈地发出同病相怜的长叹。隔壁女生宿舍,压抑多日的情绪终于迸发,传来了凄凄的哭声……
人一生总要度过无数的节日,它会留下许许多多的回忆。当曾经的记忆终于散落成岁月的尘埃,惟有那年中秋,最是让人刻骨铭心,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