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频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蒸馏器里发现有花生--间隔半个世纪多点,这个消息与1950年代中期,江西修水山背遗址的考古发现予以呼应。花生到底从哪里来,奥秘何在?
旧时的孤证,据说虽然引起了包括美国奥里根大学地理系教授卡尔·约翰逊在内的专家的重视,他曾经亲自到江西予以辨认,认定并肯定那个出土的籽粒实物是花生不错。但随后的农史写作,并没有据此而探讨引申。正统的说法,依旧延续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传入中国应在元代。因为,元人贾铭在其《饮食须知》卷四《果类》中,才留下具体关于花生的确切记载:“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专家韩茂莉在其新著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中特别指出,由于元代的三部最有代表性的农书--《农桑辑要》《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都没有关于花生的记载,而“这三部农书,均以河淮之间农业作为主要记述对象,或许元代花生尚未传入河淮一带,仅局限于浙闽沿海,或许各处种植量都很小,没有被纳入农作物体系之中。”(《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中册,722--72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此前,并非没有人依据文献考花生本来。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其《果类》记千岁子:“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其子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似肉豆蔻。出交趾。”1983年在广州召开,华南农大随后编辑并于北京出版的《<南方草木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针对有人认为千岁子就是花生,收录文稿,论者则判断嵇含说的千岁子是野葡萄的一种,又名蔓山葡萄。作为事后诸葛亮,我现在提一个问题,--哪里有“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的葡萄品种?
有意思的是清末吴其濬,吴状元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花生名落花生,不约而同,两处都涉及江西:“处处沙地种之。《南城县志》:俗呼番豆,又曰及地果。《赣州志》:落花生一名长生果。花落时根下结实如豆。”他也费力费心思考植物原产,曾就着《南方草木状》的记载,对番薯甘薯之辨发感叹:“中华之谷蔬草木,不可胜食,不可胜用矣。苜蓿葡萄,天马携来。胡麻胡瓜,相传携于凿空之使。近时木棉番薯,航海逾岭而江而淮而河,而齐秦燕赵。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自来,何其速也?夫食人衣人,造物何不自生于中土,必待越鳀壑、探虎穴,而后以生以息,岂从来者艰,而人始知宝贵耶?抑中土实有之,而培植取用不如四裔(四夷)之精详耶?”
吴状元不迂腐,很超前。当代考古研究,已经发现并认定全世界至少七个地区曾经独立驯化过植物与动物,也称“七大农业起源中心”,分别是:西亚、中国华北、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非洲的萨赫尔地带、北美东南部、中美洲墨西哥高原以及南美的安第斯高原。(陈胜前:《史前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起源过程的文化生态考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本次再说花生,讨论系中国原产的同时,或许还会为这几年持续不断的“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说”平添疑难。
2015年11月28日于甘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