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中
在中学做了26年教师,近10年最用心的教育观察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得不说,在孩子的学校教育问题上,父母们多半是越界的。
人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教育的途径无非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人的最初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得多,一个人一生的道德基础是来自父母和家庭,而非社会和学校。这一点,无论是早先的阿德勒、卢梭、洛克还是今天的心理学研究,都能证明。除开社会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不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有不同的责任分工,尽管二者有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内容,但承担的责任份额是不一样的。在孩子的德性养成上,父母的责任更重大,学校虽然有育人品格的职业责任,但无论如何,人的德性教育学校只能起到辅佐的功用。而主要由学校承担的重大教育责任,用克里希那穆提的说法就是,学生到学校来不是接受知识教育而是获得智慧。从教育的现实情境出发,我们自然不能对今天的学校教育提出如此高不可攀的育人目标,只能务实地把学校教育定位在让学生获取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拥有健康的人格目标上。如此,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人的德性、品格培养是由家庭主导、学校协作完成,人的知识教育应由学校来专业地施行。
父母的越界就在这里。本应由学校主导的知识教育内容正受到父母们越来越多的干预,他们过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过度干涉了学校的专业行为,力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学校和教师所能正常承受的限度。这种家庭绑架学校、父母绑架教育的事实已经成为巨大的教育专业之外的干预力量,让学校教育出现了太多不能称为专业的教育表现。比如越来越沉重的课业、越来越繁重的考试、越来越机械的重复教学。在一个有教育“五严”规定的省份,学校一度不能补课,家长们就自己组织大巴车队跨地区组织老师给学生假期补课,想想,这是多么宏大的场景。
有一次,一位朋友带了他的朋友来咨询孩子的学习,那父亲上来就内行地问道:“我的孩子今年高三,古文不好,如何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学校,此类来自父母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咨询数不胜数。父母们很少谈及孩子成绩之外的事情,他们经常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表达自己严重的焦虑感,那种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生出的挫败完全写在脸上,那种焦急让人无力。许多时候,父母们所谓的成绩不理想只是学生的考试表现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而他们的期望值又往往是动态向上且无止境的。
父母们越界的形式多样,小到随堂听课,大到对班级课任教师的选择,凡与孩子学习相关的事情,他们都会过问。这样的情况10年前还极少发生,如今非常普遍。鲜有家长意识到,教育是专业的事情,应该让教师安静地做他自己该做的事。
在父母的越界下,我们看到了学校专业教育行为的快速退化,本来就难以称为专业的学校教育更加令人忧虑,学校在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升学诉求压力下,应试行为已经几近无度。我们不仅看到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大红标语,也看到了头缠红布,挥舞红旗狂呼口号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更看到了学校为防学生跳楼在楼层间焊上的密封铁栏杆。如今由高中而初中,由初中而小学,由小学而幼儿园,层层下移知识教育快车,这样下去,教育会彻底沦为毁人的教育。现在,应试多年的弊端已然在社会生活中有所表现,但近年父母对学校教育的极度越界又会带来什么?反应都是滞后的,令人不安的是,它到时会有多严重?
父母们的这种越界,其实是社会焦虑的家庭反应。在功利浮躁的社会浪潮面前,个体和家庭是社会大河里一滴微不足道的水,只会被裹挟着奔跑。尽管如此,我仍然希望无数越界的父母能清楚一个基本的道理,把学校的还给学校,做一个理性的父母很重要。同时我也把目光投向学校和教师,在越界的父母面前,教育场所和教育者应该坚守自己的专业立场,这也是我主张教师要过专业生活,提醒教师要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原因之一。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