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
看到一篇短文,说服务不是技术活,也不是体力活,而是一种心活。笔者十分认同。只是对其说“不是”技术活、体力活有一点修正。不是“不是”,而是“不单是”。服务也是技术活,一些服务工作就有技术含量,而且有的还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比如公共交通的从业人员,可以说做的都是服务工作,但驾驶员又怎能没有娴熟的驾驶技术呢?从事服务业的人员上岗前要接受培训,其中就有技术培训。所以说服务“不是技术活”是不准确的,确实还有一个技术问题,只是不单是技术问题。同样,服务也有体力问题。不少服务工作需要跑前跑后。比如旅游景区的导游,几乎天天要带团在景区里“游山玩水”,“喋喋不休”地进行讲解,没有体力行吗?饭店里的接待人员,有给顾客搬行李的服务,没有一定的体力也是不行的。所以说服务“不是体力活”也是不准确的,只是不单有了体力就行罢了。
但是,无论与技术相比,还是与体力相比,服务都更是一种心活。有没有服务之心,远比有没有技术、有没有体力重要得多;服务之心好还是差,远比技术精湛还是不精湛、体力充沛还是不充沛重要得多。就说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技术再高,体力再好,缺乏服务之心,是难于做好服务的。
笔者年已古稀,乘坐公共交通时对于有没有年轻人让座已经本能地很敏感了。有年轻人让座,我总是连连感谢。没有人让座,我也不会抱怨,但对自己会不会在摇晃中失足,就多了一些担心。我发现,凡是司机和售票员在老弱病残上车时主动喊“哪个年轻人少坐一会,给老人让个座,谢谢啦”,一般都会有年轻人让座。偶然,售票员喊了,仍然还没有人让座,售票员就会走到某个年轻人旁边,客气地说,“请给老人让个座,谢谢,谢谢”,再“无动于衷”的人,也会动起来。所以自从时间把“爷爷”两字写在我的脸上以后,我在北京居住时,还没有过一次没有座位,即便车里很拥挤。这时,我既感谢让座的人,也感谢售票员。但是,我一次去某个城市,上车后既没有年轻乘客让座,司机和售票员也不露任何声色。虽然车厢里有屏幕滚动播出给老弱病残让座的文字,有的还配以声音,却好像没有感动谁,我也只好站到下车。我现在居住的城市,还好,十次有五六次都会有年轻人让座。但司机和售票员都如同“没有嘴的葫芦”,不就让座的问题发表意见。我也不抱怨,上车时看人多,就等下一趟,反正也没有急事。不过,由此也可想见其他老人的窘况,同时也感知,服务确实是个心活,服务之心到了,优质的服务也才能到;服务之心不到,优质的服务就可想而不可即。
笔者曾在日本工作、生活了一年,回想起两件事情,也印证了服务确实是个心活。一次,我居室的下水不畅。打电话过去,维修工及时赶到。鼓捣了二十多分钟,招呼我过去,放水试了一下,已经七八成通了。我点头认可,就要在出工单上签字。他们却摆手,还继续收拾,后来又示意我烧了一大壶开水由他们灌进去。再试时,只听哗啦一声,痛快淋漓,他们这才收拾起工具拿了我签字的出工单走人。还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出行,到一段路上,发现修路,而我已经骑行到临时隔离的护栏里面了。我看护栏不高,就继续行,心想到时搬车跨过护栏就是了。此时,看到一个小伙子跑步跟着我,我还以为他要叫我返回去,就下了车。不料他到旁边,移开一个护栏,一边做手势,一边连说“到遭,到遭”(“请”的意思),要我从他移开的护栏处出去。我不能不感慨,服务原来可以这样“精致”。要在咱们这里——不是灭自己的威风——修理下水,第一次七八成通就完全可以交代了;而我骑车误入“白虎节堂”,那是你活该,谁还给你移动护栏,不斥责你眼睛长哪里就算客气了。
笔者时不时通过特快专递邮寄东西。无论我收到的还是亲朋收到的,易碎的东西中常常会有破损的。我居住的社区里有一个快递公司的收发点,一次恰巧看见投递员给这里卸东西。包裹箱子几乎都是丢下来的,有的上面还有“易碎”的字样。我想,遭遇这样的野蛮装卸,要所寄物品完好无损,只能是一种梦想了。当没有把服务当作心活的时候,就避免不了这样。
平心而论,咱们现在的各类服务也大大提升了。过去动不动开展学习这个模范、学习那个先进的“服务月”活动,也没见服务改善到哪里去,顶多也是一阵风。风头过去了,依然故我——当然也可能没有这些学习,服务会更差。这些年,这种“样子货”的学习少多了,各类服务却远比过去强多了。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主要是市场经济的作用。服务的好坏,关系到利润,关系到收益,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这种服务,也就不能不打上了深深的经济烙印。若用“活”来表述,就可以说是“经济活”,或者更直白地说是“钱活”。虽然也不能否定“钱活”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如果为之走火入魔,就有不可低估的消极的一面,就会见利忘义、见钱忘义。
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意义上说,就是互相服务的关系。几乎没有哪一个人不服务他人,也没有哪一个人不受他人服务。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存、生活都不可能不与他人发生联系。隐居深山老林的人也不可能一切都自给自足。就说咱们习惯所称的服务行业的人,他们固然服务他人,但同时也接受他人服务。售货员卖货,是服务;而他乘公交车,就又接受司机和售票员的服务;去饭馆吃饭,还接受饭馆厨师、服务员的服务。反之亦然。
所以,社会所有的服务,都不单是技术活,也不单是体力活,也不单是“钱活”,而更应该是心活,用心去做好服务。由于服务都是互相的,所以“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只要人人都把服务当心活去做,每个人自己也会得到把服务当心活的服务回报。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