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他的生日,他五十岁了。”苍老的母亲在昏暗的教堂点燃灯烛,默默祝祷。我坐在电脑前,细细体味自去年底上映以来备受好评 的英国电影《菲洛梅娜》。我不断地按下暂停键,端详主人公菲洛梅娜那饱经沧桑的脸庞,记下她的内心独白,或者与帮助她寻找儿子的记者马丁的对话。
关于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寻子电影的影评多多,有各自的角度,宗教教义,修女冷酷,宽容救赎,写得都好,而打动我的更是电影所呈现的母亲的心怀。
菲洛梅娜、安东尼,一对相依相伴仅仅四年的母子。四年前,尚不谙人事的爱尔兰少女意外怀孕,被父亲送进修道院,受修女的严苛管教。四年后,儿子在母亲毫 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修女卖去美国,从此母子天各一方。即使那四年,用无休止的劳役赎那莫名“罪孽”的菲洛梅娜,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可以见到安东尼,儿子的天真 笑脸,是她灰暗人生的最大安慰。“他曾是我的北,我的南,我的东和西,/我的工作日和我的星期天的歇息,/我的正午,我的深夜,我的谈话,我的歌/我以为 爱会持久:我错了。”英国诗人奥登的诗句是多么准确的描摹。
失爱的母亲背负着“耻辱”的十字架,从少艾到暮年。母亲的思念在漫长的岁月里从未 止歇。“……这么多年,不知道安东尼是否遭受不幸,或是进监狱,天知道,只要我一刻没了解真相,我就能一直安慰自己,他正在某个角落过得很幸福,一切安 好。可要是他死在越战怎么办?或失去双腿,或是死在街头……他要是个瘾君子怎么办……要有肥胖症怎么办……”母亲心细如发,预想一切可能,担惊受怕。而最 大的不幸早已降临。
菲洛梅娜得到马丁帮助,去美国查找安东尼的下落。死神快了一步,安东尼于八年前死于艾滋病,“我永远都无法知道安东尼是否 想起过我,我永远都没机会说对不起。”痛彻心扉的菲洛梅娜在安东尼的老照片里发现马丁的身影,原来,十年前马丁是BBC驻华盛顿记者,采访过里根总统,而 安东尼其时是里根政府的高级法律顾问。“他什么样?你好好想想”,菲洛梅娜急切询问。饱含同情的马丁极力回想:握手很有力,很聪明,打了招呼,你好或是 嗨,很彬彬有礼。菲洛梅娜重复着马丁的每一句话,笑得咯咯的,“太好了”。不过是最普通的举止,那“含泪的笑”是母亲的骄傲。
母亲的爱柔弱, 无法阻挡厄运发生。母亲的爱包容,菲洛梅娜坦然接受安东尼是同性恋者,“他以前是个非常敏感的男孩,这么些年,我一直在想他也许是……”母亲的爱宽厚,菲 洛梅娜原谅了刻薄无德的修女,因为“恨”很累人。母亲的爱坦荡,同意马丁报道,“应该让世人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以帮助上千被领养的爱尔兰孩子找到母 亲。母亲的爱欣然,“他知道我会找到他”,站在儿子的墓前,眼泪不引人注意地从菲洛梅娜布满皱纹的鼻翼旁滑落。安东尼的身后遗言是埋骨出生之地,罗斯克里 修道院。安东尼,这个从孕育的一刻,就和母亲一起备受身心折磨的孩子,笑容温和,仿佛正与母亲遥遥相望,即便阴阳两隔,母与子的世界相濡以沫。
字幕在屏幕上闪烁,突然想起另一个听来的故事,严格说是一个场景。回乡探亲的年轻军人,和初识的恋人在溪河畔约会,流连盘桓,不觉夜色已深。忽见曲折的 河岸边有一盏灯火,透过繁密的树丛枝桠时隐时现。来到近前,是操劳了一天的母亲已提灯默立许久,为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也无风雨波澜, 跌宕起伏,那年已半百的儿子的讲述,依旧诗情画意,灯火映亮双眼。
文/赵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