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家族,四代人,经历了近百年德国历史。图为《阿德龙大酒店》海报。
看完德国电视剧 《阿德龙大酒店》,就像是合上了一本长篇小说。这部描写两个家族四代人命运的电视剧记录了自1904年开始的近100年德国历史,其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各种人物的纠葛关系总让我想起托马斯·曼的 《布登勃洛克一家》。上世纪的历史对德国人来说无疑是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遗留的硝烟至今似乎一直还游荡在德国的上空,并与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有关:中学里对这段历史的激烈讨论、有关战争的各种展览和各种书籍以及有关屠杀犹太人的影视作品都说明了这点。《阿德龙大酒店》 虽然主要是写个人的命运,但处处也都会找到这段历史的痕迹,因为这段历史给当时几乎所有人的生活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由三集组成的 《阿德龙大酒店》 以女主人公索尼娅的旁白开始。索尼娅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她是父母早恋的结果,因为外祖父母反对女儿同马夫的儿子恋爱,所以孩子出生后,就被外祖父母认作自己的女儿,以避免丑闻的发生。索尼娅出生的那年,外祖父的好友阿德龙开始筹建阿德龙大酒店,外祖父在阿德龙最困难的时候买了饭店很多股份,以帮助阿德龙实现建造欧洲顶级饭店的梦想。索尼娅15岁的时候,外祖父在殖民地患上热带疾病无法医治而死去,外祖母也因丈夫的离去而自杀。索尼娅的母亲阿尔玛从美国回来,本想带女儿回美国,遭到女儿的拒绝。索尼娅不想离开柏林,便带着女仆嘉拉住进了阿德龙大酒店,开始了她与这个酒店长达几十年的关系。她一开始只是住在酒店,在广播电台当播音员,后来就在大酒店工作,一直到1970年代饭店倒坍,她才离开。1997年,阿德龙大酒店重建并开业,索尼娅带着丈夫和女儿女婿以及外孙女重返故地,见证了与她命运攸切相关的酒店的新生,也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战争造成的命运总是与残酷分不开,索尼娅这么一个善良和独立的女性也必须承受她意想不到的痛苦,甚至灾难。但她周围的三个人物还是给予了她不少的帮助和爱,这也是我很想提一下的人物———
第一个是女仆嘉拉,她是索尼娅外祖夫在纳米比亚用一杆枪换来的黑奴。嘉拉不仅带大了索尼娅的母亲阿尔玛,而且还一直陪伴着索尼娅成长。嘉拉无疑是个极其聪明的女性,而且为人大度。有了嘉拉,索尼娅长期缺少的母爱应该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弥补。当嘉拉被种族主义者枪杀后,索尼娅非常痛苦,警方不予介入的态度虽然让她气愤,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一直生活在富裕圈子里的她政治上的启示,让她意识到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我看来,编剧制造这个角色,也是要起到这个作用。
第二个是索尼娅的父亲弗里德里希,他出于贫民家庭,一直深爱索尼娅的母亲阿尔玛,以至于终身不娶。他在阿德龙先生的帮助下,一开始是在饭店当侍者,后来升到大堂经理。弗里德里希稳重、诚实,具有很强的正义感。正因为如此,本来不想理睬他的索尼娅逐渐地发现了父亲才是她可以依靠的对象,并与他建立起十分深厚的关系。弗里德里希为了在大火中救人,而且是一个差点当了自己情敌的人,而不幸身亡。生活在这样一个父亲身边的索尼娅无疑会受到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父亲让她在残酷的年代,表现出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良知。
第三个引起我思考的人物则是索尼亚17岁时初恋的对象尤里亚,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尤里亚是记者,在和一个犹太女演员结婚后,却一直无法忘记索尼娅,并回到了索尼娅身旁。他一直受到纳粹的追捕,被抓到了拘留营,3年后才回到索尼娅身边,并第一次见到了女儿安娜。他们一家本准备去英国,摆脱纳粹的纠缠,但在一场阴谋中,索尼娅既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女儿。编导塑造这样一个犹太人角色,显然是要重现和突出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受的苦难,并通过这个人物揭示当时雅利安人和犹太人交往的困难。索尼娅无法真正理解尤里亚遭受的压迫和屈辱,而尤里亚在关键时刻也没有相信她。
编导安排索尼娅和尤里亚在第一次酒店相遇的78年后,重新回到了酒店。这一结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败笔,因为在现实中如此美好的可能几乎是零,这一美好的结局也许是为了安慰索尼娅? 也许是为了安抚为索尼娅感到伤痛的观众?
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无疑是虚构的,但编导为了制造现实感,加上了与当时有关的事件和人物。剧中出现了齐柏林飞船飞过柏林上空的场面,出现了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卡鲁索在酒店唱歌的情节等等,并通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制造了那个年代独特的气氛,例如当索尼娅和尤里亚在酒店见面时,背景音乐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 《我从头到脚都浸泡在爱情里》。更为重要的是电视剧加进了不少过去的纪实镜头:激情昂扬的出征士兵和幸存者的残影、遭到轰炸的柏林景象等等,这些手段都给整个电视剧增添了历史感。
但对我来说,本剧最大的历史感则来自索尼娅发自肺腑的一个问题。当她和尤里亚分别17年后,面对已经在以色列娶妻生子的心爱的人时,她两眼迷茫地自问道:“这样的人生,谁能看得懂?”真是一个极其无奈的问题,也是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却是很多经历过战争和动乱的人都会提的问题。索尼娅的这一问题对上一个百年中很多德国人的历史做出了最好的总结。
上一个100年已经过去了。位于勃兰登堡东侧的阿德龙酒店的兴衰史似乎已经成为往事,故人也已经与土为伴,只有附近广场上的手摇风琴手一如既往地还在摇出人间的冷暖……
文/李健鸣(作者为知名剧作家、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