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陈志让选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致函流金师,袒露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其时他已退休,为搜集史料而小居德国。
尊敬的老朋友:
一个原因是今天是我的生日,另一个原因是这里一切跟信息交通的事都非常贵。所以我选定今天写信给您贺年,用平邮寄到,祝您和府上的人,新年快乐。
好些年来,有些同事说我“有点骗人的样子”,因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外从事中国问题研究,不必费老大的功夫学习汉语。我的同事们并没有加拿大人不该研究加拿大问题的意思;我也没有中国以外中国问题的研究应该由中国人包办的意思。但他们所说的有点道理。我既然搞完了我的“事业”,不必讲中国问题来找饭吃,又同时得找点事情做,于是我决定再学一种语言,走进另一个园地。如果我走进的是英国问题,我的那些同事还可以认为我在欺骗人,所以我才选了德语,研究现在我住的地方。看看这个小城的近代史,从战争、外国占领,到独立繁荣,这是两万三千人的奋斗成功史。
我说这个城,其实是两个城。其间从前有一个小村,名为“Und”(即为英文的and,“及”或“和”的意思)。克芮木斯(Krems)比斯太因(Stein)大,工商业更为繁盛,这一段多瑙河(Lie Donau,ilu Danube),从此地开始上溯到麦尔克(Melk),是寂美的一段,而与小城老而且美,中古时候从北方小山区向南发展,到了平地就停止下来。形成一条大街,距河也还有一段路,那到18世纪以后才开发。
我住在斯太因的一个山谷中,每天到克芮木斯的博物馆去读旧报纸,将来读文教档案,以1945后十年为期,希望两年内搞完,然后回加拿大去思索和编写。
我在这里有时看见日本游客,只有一家中国饭店。常常想到您。这里到维也纳和布拉格都有好几班直达车,到这里来玩,我一定为您们导游。
祝健康、顺利、快乐!
陈志让 上
从这封信里,不难窥见陈志让争强好胜的学术雄心。他在“不必讲中国问题来找饭吃”之后,却告别轻车熟路的中国史研究,决心“走进另一个园地”。为向西方同行显示自己的实力,他有意将英国问题摒除在外。在他看来,自己在伦敦大学拿的历史学博士,又相继在英国与加拿大执掌教席,英语不期然已是第一语言,即便在英国问题上取得成果,也不值得骄人一头。便以古稀之年“再学一种语言”,闯入德国城镇史研究的新领域;而新学的德语也能很快熟练地用于史学研究。这种不知老之将至的学术拼搏劲头,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虞云国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任思蕴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