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邓小平经常说,他希望自己能活着看到香港回归,但是他在1997年2月19日去世了,当时距中国恢复行使主权仅差几个月。如果他能活到1997年6月30日,他无疑会为会为自己在创立“一国两制”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感到自豪。“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邓小平也会同意钱其琛外长对那一天的描述:“主权交接仪式的一整天都在下雨,但是我相信普天下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这是为中国人洗刷耻辱的一场雨。” |
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在 1982年6月份的福克兰群岛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于9月22日抵达北京。这次胜利使她变得过于自信,这让她的顾问爱德华·尤德(Edward Youde)等人感到担心。他们并没有强有力地向撒切尔夫人解释清楚,想让邓小平允许英国在1997年后继续保留对香港的主权是多么不可能。英国外交部的两位主要中国问题专家珀西·柯利达和艾伦·唐纳德(Alan Donald)为了避免对抗,确实试图解释清楚邓小平的决心。然而自信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错误地以为,中国拒绝考虑英国在1997年后继续保留主权只不过是一个可以谈判的条件。
9月24日上午,“钢铁公司”邓小平和“铁娘子”撒切尔见面,两人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会谈。撒切尔夫人后来把这次会谈描述为“生硬粗暴”。不过参加会谈的英国官员证实,撒切尔夫人过于夸张了与邓小平之间的对抗,事实上对抗的感觉仅仅来自会谈后撒切尔夫人对媒体的讲话以及中方的反应。据英方参加会谈的人说,撒切尔夫人的讲话既雄辩又富有魅力,尽管如此,邓小平所拥有的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小平在开场白中宣布,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主权,将支持香港的繁荣,并希望能够得到英国政府的合作。但撒切尔夫人回应说,在英方看来,根据3个条约香港是属于英国的,这些条约在国际法上都是有效的,只有经双方协议才能做出变动。她说,英国在过去150年里学会了如何管理香港,成效很不错。她又说,只有在做出保证香港繁荣稳定的安排后,才能谈到主权问题;只有英国的统治才能够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保障:没有英国的这种保障,商人不会再愿意投资。不过撒切尔夫人确实做出一个让步:假如能就香港的管理权做出令人满意的安排,她可以考虑向议会提出有关主权问题的建议。因此双方应当通过外交渠道开始谈判,寻求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
邓小平断然拒绝了她的建议。他说,有3个主要问题:主权;中国在 1997年后如何治理以维护香港繁荣;中英两国政府如何共同避免在1997年之前发生大的混乱。他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他说,他不会做当年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主权就意味着完全的主权。为了维护香港 1997年后的繁荣,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和大多数法律将继续有效。中国会和香港人民进行广泛协商,制定出对投资者——包括英国投资者——有利的政策。但是,让英国政府或商业界满意也是有限度的。邓小平警告说,如果港英政府在 1997年之前挑起严重对抗或从香港撤走大批资金,中国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做考虑”。邓小平确实表示,他要与英国合作,他同意双方应当立刻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磋商。但是他又补充说,如果双方在两年内无法就主权移交达成满意的协议,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的政策。驻北京的外交官大都知道邓小平常用吐痰来强调重点;在场的人看到,邓小平和撒切尔会谈时,不时往痰盂里吐痰。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结束会谈走下外面的台阶时,被一名记者的提问分神,脚下一滑导致膝盖着地。这一插曲被电视镜头捕捉到并在香港的晚间新闻播出,后又在香港电视上反复播出。这个画面给人的印象是,撒切尔夫人受到邓小平强硬姿态的震慑,差点磕了个头,幸亏有身边的柯利达搀扶才没有跪下。
后来撒切尔夫人谈到邓时,仍然给了他正面的评价,认为他非常直率但并不粗鲁。
由双方代表拟定的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谈的公报中说:“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举行了深入会谈。双方领导人领导人表明了各自对这个问题的立场。双方同意把维护香港的稳定与繁荣作为共同目标,将在访问后通过外交渠道开始举行谈判。”与邓小平不同,撒切尔夫人对英国在香港发挥的历史作用感到自豪,而且确信以往的条约具有合法性。离开中国前,她在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中说,“如果签约一方对[现存的]条约或协议说,‘我不同意,我打算违约’,那么你也很难相信他们会尊重新的条约。”
当她在香港的记者招待会上重复这些话时,英国外交部的中国问题专家听得不寒而栗,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话会毁掉他们一直以来与北京达成的善意。不出他们所料,中方对此大发怨气。在撒切尔夫人访华后的一周里,香港股市下跌了25%,恒生指数从 6月的 1300点跌至 10月的 772点。
本文摘自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三联书店出版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作者:傅高义
编辑:任思蕴
来源:“活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