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在走向大众时,也要保持哲学品格④
——访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朱立元
要整体性地把握美育内涵,不能局限在某个单一方面
文汇报:美育是美学走向生活实践的重要一环。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就聚焦于“市民美育在行动”。您认为我们该如何把握美育的内涵?
朱立元:美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要把它狭隘化,要把美育理解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蒋孔阳先生在1984年的时候就写过有关美育的文章,里边提到一个“娱乐教育”。他讲到以娱乐的教育来重视娱乐生活,在娱乐生活中去培养人的审美爱好,去引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是今天经常被我们忽视的。
目前大家对美育的本质和内涵,还是理解得不够全面,也进一步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培养方式片面化等问题。比如,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不仅夸大了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限制了美育更深远的理想目标。审美教育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又不等于艺术技能的训练。对这个问题的误解在中小学艺术教材的编写上也暴露出来。这两年我被聘为教育部教材委员会的专家,分在艺术组,发现许多编写的老师虽然某些艺术门类的技艺讲得很好,但综合性的艺术素养不够,教材局限性就较大;大学里也存在着这些问题。各类艺术教育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知识和技能层面,而应该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进行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
文汇报:也有种说法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您怎么看?
朱立元:不能把两者画等号,人格教育在范围、内涵等方面大于美育,而且人格教育的侧重点是德育,将美育完全归结为人格教育,就把美育降低成了德育的工具和附庸。美育是一种爱美的教育,它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提高生活情趣,培养崇高生活目标,都是德育无法替代的。还有种狭隘的说法称“美育是情感教育”,固然,审美教育必须通过动之以情来实施,但美育所激发的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感,它是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与情感、想象力等感性因素和谐展开的整体心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愉快。
因此,正确把握美育的内涵,需要整体性地把握它的功能,不能局限在一个单一方面。令人欣慰的是,努力加强美育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希望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师们能有这样一种整体性的眼光,把青少年的美育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陈瑜
编辑:陈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