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人除了一个我认识,别的都不认识。他们态度很严肃,一开始就告诫我,要实事求是,要对自己说的每句话负责任。我感觉有种被‘双规’的味道,我按照要求提供了大量材料。”这是王正敏第一次被谈话时的感受。
按照王正敏的解释,他在书中部分图片中注明作者是UgoFisch,“有些图片本来就是配Fisch的手术内容,当时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写一次了。而且我在书中已经13次提到了Fisch的名字,每种手术都提到。”
况且Fisch还为王正敏写了序,对他引进自己的手术感到非常高兴。Fisch教授写道:“在本书中仔细并细心地用图解描述了手术过程,从而促进了读者了解并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困难的外科手术问题。”此外,他还曾公开评价王正敏院士及其专著《耳显微外科》“在中国耳科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于一稿多投的举报,因为王正敏参与署名的文章最晚发表于2005年,而中华医学会2007年才出台规定,明确凡在中华医学会下属期刊刊登的文章,在中国境内不得再刊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举报并不成立。
至于申报材料造假,记者查阅《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其中第11条规定:“被院士推荐人附件材料包括:……附件3为“被推荐人基本情况表”中列出的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附件4为主要论著目录;附件5为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注明出处,应为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著作的引用和评价)……”
“我的理解是,凡有署名的公开发表文章均须列入论著目录,我也希望中科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在科研、教学、临床经验总结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因此将57篇非研究论文,其中包括科普文章、医学教育类文章也一并登记在附件材料中,文章也都注明了不是科研论文。我想让评审人知道,我不只关注科研,也关注教学和临床经验总结,培养医学生和青年医生是更大的责任”,王正敏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澄清。
而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把非研究论文篇目列入论著目录但未加以说明,这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应向中科院做出补充说明。
周鲁卫说:“他应该将论文与非论文分成两个附录。但文章本身并未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