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健康审美情趣的养成,如同一张纸掉进水里,一下子或许不见成效,得靠时间孵化才融为一体。”当得知公益媒体群已有计划走进校园时,85岁的著名教育家于漪格外高兴:“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每个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教育的功能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此,社会营造怎样的美育课堂,便决定青少年对真善美有怎样的内在需求。”
作为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艺委会主任,98岁的周小燕说:“艺术不是脱离人民的。我们要像教育孩子那样,引导普通群众亲近艺术。”昨天的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传出消息,包括校园计划在内,公益媒体群已初步策划了26项重大项目及专题节目和活动,将在年内陆续推出。
优质“课堂”:传统文化与高雅艺术同时开讲
拥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个媒体平台,公益媒体群将把怎样的课程通过荧屏与电波传递给社会?基金会的宗旨阐述得很明白——致力于传播普及高雅艺术,同时探索中国传统及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复兴之路。
正像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公益媒体群的“课程”便是一边普及高雅、经典艺术,一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年度计划中,既包括对柏林爱乐、维也纳、德累斯顿新年音乐会的直播节目,更有一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组合拳即将打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正在策划制作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专题,该专题将用几年时间,认真梳理上海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此同时,媒体群会用广播与电视联动的方式“拯救濒危剧种”,记录戏剧曲艺文化的珍贵影音。
正因为抱定了“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方针,基金会特聘的艺委会成员分别来自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影视等多个领域。他们将分三步为公益媒体群的节目及活动把好艺术质量关。“在节目策划阶段请艺术家、教育家出谋划策,节目播出后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年底时再进行综合评估。”按照基金会理事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袁雷的说法,“节目评估中当以艺术家的意见为主,如果违背艺术,宁可不要节目。”
健康“环境”:酝酿出好节目激活潜在资金源
有艺委会坐镇,优质“课堂”得以保障。但在艺委会副主任、指挥家曹鹏看来,“要使艺术节目有长久生命力,还必须营造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出精品的环境。”
优质“课堂”搭配健康“环境”,这与公益媒体群的初衷不谋而合。媒体群不以收视、收听率和广告创收指标为考核的机制设立后,不仅体现了“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也让群里各制作团队有了更健康的创作氛围。艺术人文频道经历的一段收视曲线就是佐证。“在频道改版之初,确实损失过部分观众。但在一段时间后,所有栏目收视均有向上趋势。这证明,沉下心来做的节目,能为大众认可。”袁雷摆出数据,10月份艺术人文频道较改版初期收视提升了13.3%。
让人惊喜的是,健康环境不仅酝酿出好节目,还激活了潜在的资金源。统计显示,艺术人文频道的收视人群里,最多的就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既然认可作品,那么这些‘三高’观众自然愿意反哺,为下一部好作品的诞生提供支持。”袁雷说,习总书记强调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恰好给他们指明了方向。基金会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吸附资金已过亿元。
作品和资金进入良性循环后,下一步就是怎样更深入地把好作品送到人民身边。公益媒体群正与市教委谋划合作,希望年内把《美育课堂》带进申城大中小学校,把音乐会、画展等办进校园。同时,社区里也会迎来各种传统戏曲或是经典音乐的艺术家,比如公益媒体群将携手上海爱乐乐团建立“947爱乐厅”,搭建亲民的线下演出基地。
媒体备下优质“课堂”,观众认可后由企业“交学费”,支持“课堂”继续开办。公益媒体群及基金会在谋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媒体与大众手牵手迈上精神文化生活新台阶的优质路径。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