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人的铺路石,而雨是人的绊脚石。雨一来, 街市中的人气就寥落了
房子跟人一样,老了也会生皱纹。而历史往往就掩藏在那一幢幢老房子的褶皱里。
能够留存下来的老房子,大抵都是有着不凡身世的。要么是王公贵族、达官显要的宫殿和城堡,要么是富甲天下的阔商的豪宅大院,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建筑史上的杰作,往往与权力和金钱是分不开的。宫殿上那些经过了千百年风雨、仍然无比灿烂的琉璃瓦,与被岁月风雨侵蚀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民居虽然温暖、朴拙,但它身上泥土的成分太多,等于是肉做成的,摧折也快。而宫殿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是由工匠们精心烧制、打磨和挑选的,耐用性强,所以说宫殿是由骨头筑就的。
我不喜欢阳光,而喜欢雨。阳光是人的铺路石,而雨是人的绊脚石。雨一来,街市中的人气就寥落了。这时候最适宜到老房子游览。
我在一个微雨的夏日午后走进沈阳故宫。雨丝时有时无,太阳若隐若现着。被忽明忽暗的天色和薄雾笼罩着的故宫,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
游人果然因为雨丝的落脚,少而又少。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沈阳故宫也被称作“盛京皇宫”,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十年开始修建的宫殿,可惜他在定都沈阳后的第二年就晏驾归西了,留下的未完成的建筑,是由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建造的。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于一六三六年在此登极称帝,改国名为“大清”,所以这里也可称是大清的奠基地。
我最先进入的是那些“偏殿”,它们大都是侍奉皇族的那些下人的居所。一座座灰色的小屋子看上去乌蒙蒙的,是那么的清冷,让我仿佛听到了夜半时分寂寥的梆声。
大政殿
大政殿是努尔哈赤时代建立的宫殿,远远望去,它很像公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八角亭。不过走到近前,当你的目光与南门两侧柱子上盘踞着的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龙相遇时,还是明白它终归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驻足的亭子,仍然带着股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尤其是大政殿的古色斑斓的天花彩绘,那“万福万寿万禄万喜”的篆书汉文与含有吉祥意味的梵文以及龙凤图案交相辉映,让人顿时嗅到了二百五十多年前的宫内的繁华气息。大政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殿堂在我眼里缺乏人间烟火的气息,所以在它面前站站脚就走开了。
沈阳故宫中,最让我动心的就是后宫,它其实就是皇太极的家。沿着石级向上,穿过高高的凤凰楼的楼阁,迎面即见皇太极和皇后的居所——清宁宫。
清宁宫
清宁宫的两侧是六座配宫,其中有四座是皇妃的寝宫。东侧靠北的是关雎宫,靠南的为衍庆宫。西侧靠北的是麟趾宫,靠南的则是永福宫。这四座宫中的皇妃都来自蒙古部落,其中宸妃和庄妃两姐妹尤为著名。
在这些建筑中,殿顶的琉璃瓦和檐下的彩绘呈现出别样的绚丽,居所里面却是布局简单 :粗砺的锅灶、宽大的万字炕、古朴的屏风,看上去庄重朴素,体现了满族人传统的生活习俗。如果说正中的清宁宫是一位敦厚的男人的健壮的身躯的话,那么左右对称的皇妃寝宫就是这个男人张开的宽厚的双臂。他揽入怀中的,正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女人。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能像清太宗皇太极那样,身上既有英雄的传奇,又有爱情的传奇。
宸妃
宸妃和庄妃这对姐妹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她们先后成为皇太极的皇妃。在这些人中,最为皇太极宠幸的,是关雎宫的宸妃海兰珠。海兰珠入宫的时候,她的妹妹庄妃已经跟着皇太极近十年了。皇太极对海兰珠无比钟情,所以后人喜欢用“后来者居上”来评价海兰珠。当宸妃生下皇子后,皇太极喜不自禁,大赦天下。然而好景不长,皇子出生后没有几个月就夭折了。宸妃受到打击, 三年后终于一病不起,撒手离去。皇太极抚尸恸哭宸妃的佳话,可谓广为流传。
除了宸妃和庄妃,衍庆宫和麟趾宫中的两位皇妃也值得一提,她们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妻子。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被皇太极打败,逃至青海,郁郁而终。林丹汗死后,可谓众叛亲离,他的两个妻子先后归顺了皇太极,改嫁于他。这在当代来说都是“有辱门风”的事情,皇太极却默然接受了,这完全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看来即使是一个皇帝,他也不能完全爱自己之所爱。
爱妃海兰珠的离去,使皇太极忧思沉沉,一年多以后,他端坐在清宁宫里,猝然倒下。我想他最后看到的情景,一定是关雎宫冷落的门庭。
皇太极走后,庄妃与皇太极所生的皇九子、六岁的福临即位, 庄妃为了辅佐年幼的顺治皇帝可谓殚精竭虑。清入关以后,都城迁至紫禁城。顺治帝二十四岁早逝,庄妃又开始辅佐她的孙儿玄烨,也就是日后开创了太平盛世的康熙大帝。所以庄妃的一生,跟皇太极的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宸妃领受了皇太极最深厚的爱,但她像露水一样一闪即逝了。而被爱冷落的庄妃,却在日后使两个皇帝成就了霸业。流连在永福宫里,我似乎能感受到年轻的庄妃的气息,她的气息是沉凝的,她的叹息也一定是浑厚的。我在清宁宫的后面,看到了宫中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烟囱。它底阔顶尖,笔直向上。两百多年前,清宁宫中的烟火就是从这里袅袅漫出的。先前我曾在宫里见过乾隆御书的“紫气东来” 匾,我想真正的紫气就是从这座烟囱中升起的烟火,它虽然消散了,但在它的周围,后世的人间烟火,却仍然丝丝缕缕、团团簇簇地升起来,生生不息!
乾隆御笔
我听见了雨滴从那皱纹重重的清宁宫的飞檐下滑落的声音, 那么的曼妙,带着股旧时代迷离的音色,仿佛在为已逝的烟火, 声声唱着挽歌。
2006年
作家迟子建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