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想问你几个问题。
背过多少首古诗?
自己有写过诗吗?
一天最多写几首?
大概多数人答着答着就沉默了。
好吧,换个问题。
你一天最多能写几篇文章?
最多写多少字?
大概多数人最高产时期就是大学期末赶DDL的时候吧,熬夜爆肝敲出两三篇几千字论文作业。也是往事不堪回首。
好了,不会再问你了。
之所以拐弯抹角说这么多,是因为近期有一位16岁的小女孩引发众多关注,因为她——日均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和15000字小说......两年内还出版了三本书。
同时,她还有着多个“品牌创始人”的头衔。
而且她1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和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以及演讲师。
按照这个写诗速度,我们给她算了一下,这位同学平均每43.2秒就能写出一首诗。你没看错,43.2秒。
这一份履历实在是满满当当、熠熠生辉,耀眼得让人没办法相信。毕竟,如果真有这一天才少女,我国文坛早就刮起一阵旋风了,还等热搜新闻来告诉我?
而面对媒体的采访,女孩的父亲坚持女儿的天赋属实:“她如果静心写诗,2000首没有问题。好好写一天写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
是奔着挑战人类极限去的吧?
要知道,酷爱写诗的乾隆皇帝活到89岁,一生总共也就写了45000+首诗。假设乾隆帝也从16岁开始写诗,那么他一年就要写六七百首,平均一天写两首。如果按照小女孩的简历,20多天她就能追赶上乾隆帝一辈子写诗的数量。
有点概念了吧?还有组对比。乾隆帝一生写的诗作又是什么概念呢?
《全唐诗》一共2000多位诗人,加起来一共就四万多首诗。唐朝,618-907年,共289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乾隆皇帝一个人轻松搞定。小女孩不到一个月就能搞定。
我们搜索到了几首女孩的诗作——
这......
比起乾隆还是有差距的哈。
若要论起唐诗就更差得远了。毕竟,格律什么的一无所有。
所以,天才神童的人设基本是假的,而仔细深究,这又是一个父亲揠苗助长、热衷于成功学的故事。
其实说白了,苦心孤诣包装成这样,无非是打着文化幌子的生意经,生意暂时是做不成了,斯文也跟着扫地。
既然谈到诗歌,小北觉得这位“天才少女”,不妨看看那些唐朝前辈们,他们如何把诗歌作为生活方式,如何在群星璀璨的时代光芒四射,又如何取之有道地以此恰饭。
1、诗歌是生命,一字也推敲
在唐代那样人人读诗的氛围中,出现一批爱诗爱得死去活来的人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崔立之,文学史上很少提到的诗人,却爱诗如命。在做蓝田丞的日子里,每天嘴里吟的都是诗。有人找他问事,他就说,我正在办公事,你姑且离开。把作诗当成了办公事,可见对诗的痴迷程度。
像崔立之这样爱诗如命的人,在唐代非常多,以至于在中唐时期,还形成一个被后人称为“苦吟诗派”的诗人群体,贾岛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相传他曾在长安街头因“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之“推”“敲”二字反复琢磨,拿捏不定,因过于投入,竟然撞了京兆尹的车驾。
而在其《送无可上人》之“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下,他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短短两句诗,竟花费三年时间冥思苦想,可见他对诗歌沉迷到了何种程度。
还有一批诗人,他们直接以《苦吟》为题,表述他们的为诗态度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是“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直是将诗歌创作视作了自己生命之所系,是他们人生中第一等的大事。
2、盗贼也爱诗,智商税难收
唐人对诗的钟情到什么程度呢?
晚唐范摅所著《云溪友议》卷下记载了一个诗与剪径盗贼的故事,说的是身为太常博士的诗人李涉,前往江西九江看他的弟弟,船行途中,忽然刮起大风,随风出现一条大船,船上数十人拿枪执棒,向李涉喝问。
李涉的随从回答说:是李博士的船。群盗的首领听了这话,就说:如果真是李涉李博士的船,我们就不抢他的金钱财物了。我们早就听说过李博士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留下一首诗。李涉没有办法,便口占一诗,题名《赠豪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盗贼听后很高兴,就给李涉送上酒肉。由此一事,可见社会对诗和诗人的普遍尊崇。
而除去这些盗贼,唐代的地痞窃贼也与诗有缘分。
据载,王毂在未及第时作了一首题为《玉树曲》的诗,诗直面现实,点穿了唐末朝廷的腐朽,所以广为流传。有一回,这位王毂在街头见到友人被地痞殴打,就冲上前去,厉声喝道:不得无礼!你们认识我是谁吗?我就是“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的作者!据说,地痞听了之后,脸带愧色,溜之乎也。
又说许州舞阳有一个王建,排行第八。依据王建的排行,人们称他为“王八”。由于王建早年以偷盗为生,人们又把他叫作“贼王八”。就是这个贼王八,在《全唐诗》里还留下了一首诗。
中晚唐时期,白居易诗传播得极为广远,他的粉丝也遍布各地。白诗以通俗上口为基本特色,常常被谱成歌曲传唱,连歌妓也以多唱得白诗为傲。
据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自述,长安歌妓即向人自夸“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并因此而身价大增。有一次,白居易去参加友人的宴会,被主人请来陪酒的歌妓认出,这个歌妓就把白居易介绍给另一个歌妓说:“此人就是《秦中吟》和《长恨歌》的作者。”
由于敬仰白居易的诗名,有人甚至将白诗刺在身上,荆州人葛清就是一个显例。据说他从颈部以下遍身刺三十余诗,试想一下,一首篇幅最短的五言绝句,就有20个字,30首就是600个字;何况还有七绝,还有五律和七律,当然不可能刺太长的诗,如果刺《长恨歌》的话,那一首恐怕就刺满了。
葛清在身上刺诗还很有特点,有些诗句还要插图。如“不是此花偏爱菊”,他就画一个诗人举着酒杯,面对着菊花在观赏。如此一来,就极具观赏性了。他走到哪里,就展示到哪里,简直是一个游走的白居易诗的选本,时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
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段成式当时听说了此事,便和友人一起去看葛清,见到他的时候,问他哪一首诗,他可以随手就指出诗的位置。由这一记述,我们可以知道,白居易的诗在当时的影响是何等之大了。
以上事迹无论真假都反映了一件事,那就是唐代整个社会,都形成了由诗歌笼罩的浓厚氛围。
3、名利身外物,有才自可图
唐代诗人既苦心为诗,又享受着诗歌带来的生活赐予,有时一首好诗就可以让一个人名扬天下。
朱庆馀写给张籍的那首《近试上张水部》,以及张籍回复他的那首《酬朱庆馀》,一个将对方比作画眉的张敞,问他“画眉深浅入时无”,一个将对方比作镜湖边西施般的美人,说他“一曲菱歌抵万金”,由此使得朱庆馀名声大振,一举登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与这个例子相反,有些诗人喜欢作诗讽人、损人,则使得不少人特别是权贵之家避而远之。如苏州人归处纳喜好嘲谑,因有诗名,常常一言定是非。
《鉴戒录》载,一次,他看见街上有人衣着鲜丽,骑马而行,便口吟一诗:“昂藏骑马出朱门,服色艳华不可论。尽是杀人方始得,一丝丝上有冤魂。”人家穿件好衣服,他说是杀人以后得到的,衣上带有冤魂,结果害得不少官宦人家穿个好衣服出门都觉得这衣服来路不正,心里七上八下的。
诗在唐代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之大,用它可以换取官职,也可以得到不少物质上的好处。
《诗话总龟》记载:零陵人史青非常聪明,开元初年就上表自荐说:“臣闻曹子建七步成章,臣愚以为七步太多。若赐召试,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当年曹植七步成诗,史青只需五步;曹植是被逼作诗,史青则是主动请试。本身是诗人的唐明皇一看,说还真有这样的稀奇动物?于是就下令召史青到皇宫,亲自给他出了几个试题,比如《除夜》《上元观灯》《竹火笼》等题目。
史青一一照作,果然都是五步成诗。其中数《除夜》写得最好:“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明皇对这首诗称赏不已,马上就授给他一个官职——左监门将军。(唐代监门卫设有左右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左右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左右将军各二人,从三品。)
得到物质利益的人也不少,如诗名满天下的白居易,便体验到了诗歌给他带来的实际好处。《云仙杂记》记载:长安的夏天非常炎热,没有空调的长安人有时就用冰雪来作人工降温。由于没有制冷设备,冰块非常昂贵。可是白居易可以白拿,而且不用付钱,因为他的诗名太大了。
白居易
同书还记载,开成年间,物价不是很高,村落的鱼肉一般是胡绢半尺换一斤鱼,可是士大夫用自己抄写的白居易的一首诗,就能换两斤。这样一来,诗就成了有价证券了。
4、诗人亦俗人,爱财也有道
文豪们也是要有钱吃饭才行的。唐代的文人们也不掩饰对于金钱的热情。
《太平广记》里有一条关于王缙的记载,说他喜好给人作碑志。王缙是谁呢?王缙就是大诗人王维的弟弟。他给人写碑志,别人就给他润笔费,而且每次给的钱都不少。有一次他写完了,别人把润笔钱送过来,结果走错了门,误叩了右丞王维的门。王维很诙谐地用手一指说:“大作家在那边。”
你以为就王缙一个吗?在唐代这是一项成熟的产业,众多文人都曾靠写墓志赚过外快。这其中赚钱最多最有名的当属韩愈了。在《韩昌黎文集》里,现存碑志75篇,其中有不少墓主与韩愈并没有深交,这种情况多是受人请托,用自己的大名为死者扬名,最后来赚取死者家属送来的报酬,所以韩愈的一些墓志就常常被人称为“谀墓之文”。
另一个与韩愈过从很密切的人是皇甫湜。皇甫湜性格也非常倔强,但在金钱上却毫不含糊。
高彦休在《阙史》里非常详细地记载了皇甫湜为裴度写文章并拉下脸来索要金钱的事,故事很生动,颇具传奇色彩。先说皇甫湜古板倔强,少所通融,人缘不好,跟他一起共事的同列对他都不满意,所以他就要求调到洛阳去。到了洛阳,因为裴度的关照,他的生活改善了不少。
皇甫湜(777年—835年),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省淳安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宰相王涯外甥。
按理来说,他应该感激裴度才是,但是他的行为常常有悖事体。一次裴度为佛寺进行装修,竣工时,想请同为佛门弟子的友人白居易写篇文章记载其事。皇甫湜听说就不干了,他嫌裴度瞧不起他,竟舍近求远,要找白居易来写。
在他看来,白居易写的那算什么东西呀!与自己的文章相比,一个是瑶琴宝瑟,一个是桑间濮上,那差得远了!裴度也真是好器量,听了他的话之后,对他大度包容,当下改口表示歉意,说不知道你大作家在这里,那就由你来写吧!
皇甫湜倒也不是浪得虚名,喝了半斗酒,乘醉挥毫,一挥而就。裴度一看,怎么读不懂啊!文化素养并不低的裴老先生竟然分不出他文章的句读,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既然看不明白,姑且承认自己的水平低,人家的文章好吧!裴度立马派人送去感谢的酬金,名车宝马、衣服器玩,大概有千余缗。
把谢礼送上后,这位古拙的皇甫湜偏不买账,说:我的文章不是一般的文章,除了给大名鼎鼎的顾况的诗文集写过序之外,我还没有轻易地许过别人。今天我之所以愿意写,不过是受你关照,借此感恩报德罢了。接着,他话头一转,开始谈钱的问题:我的文章约有三千多字,每一个字值三匹绢,你们按此来计算,一分都不能少!表面上看,这位老夫子古拙得可以,像是言义不言利的儒家信徒,没想到对钱财竟然如此地锱铢计较,讨价还价。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隐),苏州海盐县(今浙江省海盐县)。唐朝大臣、诗人、画家、鉴赏家。
而且在裴度满足了他的条件,让大车小车把财物拉到他家,引得洛阳城中的人纷纷聚观之时,这位皇甫湜先生居然心安理得,没有一点愧怍之意。裴度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就说了一句:“真命世不羁之才也!”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