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必修课。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目前正在展出的这四个展览,不啻为学习“四史”的生动教材之一。参观四展,可以读懂初心的思想之源、理清初心的历史表现、把握初心的时代呼唤。
说起《共产党宣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是马克思所写《共产党宣言》草稿仅存的一页。仔细观察这张草稿,您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草稿(上海市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展品)
看上去,这张草稿的头两行和后文的字体差异较大。的确,它们并非一人所写。后面较为潦草的字迹属于马克思,而头两行漂亮的字体,则属于马克思的夫人燕妮。这样的珍贵史料哪怕是复制品,隔着玻璃亲眼看到,仍令人怦然心动。
1847年11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时年29岁的马克思、27岁的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共产党宣言》,唯一草稿原件由德国波恩艾伯特基金会图书馆收藏,上海市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几年前远赴德国征得这份全球为数寥寥的复制品已属相当不易,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有着密切关系。
档案是历史的片段,档案馆则是用片段拼接起的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一起体验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吧。
真理的味道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但是,您知道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怎样诞生的吗?
其实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就通过《万国公报》《民报》等刊物传入中国。“五四”前后,《每周评论》《国民》等进步期刊也都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过片段式摘译。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第一版封面
但是对于《共产党宣言》全文,完整的中文译本却一直没有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也不是没人尝试过,只是《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难度实在太高,译者须兼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这样的要求让许多学者望而却步。当时,“五四”时期著名的进步刊物《星期评论》,也在积极寻觅合适的译者。
有一个人走入了他们的视野,他就是陈望道。
陈望道
当时,28岁的陈望道因投身新文化运动而遭受迫害,才刚刚经历著名的“一师风潮”。他被当局强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并因此被革职查办。
这不能不说是一师的重大损失。因为这位学者曾留学日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外文素养。他也深受十月革命影响。在日本留学的日子里,他对马列主义有一些认识,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愤然离职的陈望道,正好接到同乡好友邵力子的来信。邵力子在信中说,《星期评论》周刊主编戴季陶想要约请他来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对此十分感兴趣,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携带《共产党宣言》英译本和日译本立即回到了家乡义乌分水塘村,开始仔细研究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居住的地方,位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
分水塘村条件简陋,不可与城市相比。正值寒冬连着早春,乡下非常冷,查阅资料也极不方便。这自然也给翻译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也因此,他付出的精力要比平时译书多花费数倍。
翻译工作辛苦,陈望道的母亲自然也是心疼的。有一次,他的母亲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还问他红糖够不够。他只是说:“够甜,够甜了。”而当他的母亲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
原来,陈望道因为翻译时太过聚精会神,把墨汁当成了红糖——他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要问粽子是什么味道?这就是真理的味道啊。
油画《真理的味道》(作者:俞晓夫)
1920年8月,经多方努力,《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终于出版。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公开正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但由于疏漏,这次译本出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封面书名被错印为“共党产宣言”。
同年9月二版时,这个错误得到改正,同时封面也从水红色改印成蓝色。
1920年8月第1版(左)、9月第2版(右)《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主题展”展品)
至今,距离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已过去了一百年,但与他相关的一切还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而除了陈望道,还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上海市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展品)
历史以档案的方式将他们一一记录。 如今,上海市档案馆用主题展览,将近百年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生动而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凤凰牌小轿车
说起凤凰牌,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凤凰牌自行车。其实,凤凰牌小轿车也十分出名,它见证着上海第一代汽车研发生产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高级领导人乘坐的公务车主要是由苏联提供支援的伏尔加牌和吉斯牌轿车。
为什么不用国产轿车? 原因也很令人唏嘘——当时一汽制造出的只有卡车。
毛主席在看到解放牌卡车时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坐上自己的小轿车来开会就好了。 ”
这个愿望没过多久就实现了。1958年,在汽车工业基础极差的条件下,一汽的工人手工敲出了新中国首辆小轿车—— 东风金龙。东风金龙的出现填补了中国轿车的空白,从此中国也有自己的小轿车了!
这一消息,不仅牵动了国家领导人的心,也大大激励了上海汽车人——一汽可以,上海也可以!上海也要制造中国自己的小轿车。
历史照片:1958年上海研制成功的第一代国产轿车——凤凰牌轿车(上海市档案馆“城市记忆 上海传奇——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档案文献展”展品)
奔驰220S正是上海新国产车的“参照物”。这款车被运到了上海汽车制造厂,随后被进行分解。终于,在敲工、精工、电工的相互配合和夜以继日的研发下,上海汽车人终于手工制造出一台轿车。
1958年9月30日,上海生产的第一辆轿车——凤凰牌轿车在位于安亭的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这辆轿车最高时速达105公里,算是名副其实的中高级轿车。从此,上海汽车工业轿车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
1959年2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亲自检阅凤凰牌轿车,并在车前合影留念。1959年国庆前夕,第一批5辆新型凤凰牌轿车驶向上海街头,参加了当年国庆庆祝活动,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凤凰牌轿车,其实就是后来著名的上海牌轿车的前身。
当时,国内把凤凰牌汽车和东风汽车并称为“北龙南凤”。因为东风汽车的车头有一条象征尊贵的龙,而凤凰牌的名字本身就是高贵的凤凰,这其中包含着美好的寓意——中国汽车必然能够腾龙驾凤。
如今看来,中国汽车业确实也是不负众望了。
历史照片:1985年3月21日,上海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88年10月28日日产250辆轿车生产能力的总装车间正式落成(上海市档案馆“城市记忆 上海传奇——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档案文献展”展品)
汽车业是上海传奇的一角。
从上海解放、陈毅任首任市长到世博会举办,从曹杨新村建设到苏州河综合利用规划,上海解放的七十年以来,关于城市的故事还有很多,而这些承载着时代精神的珍贵历史档案,上海市档案馆都为您一一展现。
陈毅关于上海市军管会和人民政府六七两月工作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城市记忆 上海传奇——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档案文献展”展品)
1952年,解放后上海新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首批48幢工房建成(上海市档案馆“城市记忆 上海传奇——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档案文献展”展品)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必修课。当前,全市上下正在积极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谈及学习“四史”的方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然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与此同时,作为融会贯通、知史以明鉴的一种学习形式,走进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参观主题展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那就赶快来上海市档案馆打卡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
主办: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
协办:上海市档案局(馆)、中共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开展时间:2019年7月1日
展出地点: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4楼展厅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主题展
主办:复旦大学、上海市档案局(馆)
承办:复旦大学档案馆
展出时间:2020年5月27日至7月
展出地点: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3楼展厅
“温暖的回响”——上海市助力全国脱贫奔小康档案文献展
主办: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开展时间:2020年6月9日
展出地点: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底楼展厅
撰稿:王映月、张姚俊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