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
读了《上海滩》2019年第9期所载《在〈春苗〉摄制组的日日夜夜》,不由勾起了我对“赤脚医生”的回忆,因为《春苗》这部影片就是歌颂“赤脚医生”的。
“赤脚医生”其实就是乡村卫生保健员,大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年龄在二十五岁上下,属于强劳动力。他们在公社卫生院培训一个月后,就回自家生产大队行医。每天吃好早饭后,他们背起有“红十字”标记的药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为农民治病。他们没有工资,农忙期间仍要下田和社员一起劳作。他们的待遇是可以享受甲等劳动力的工分。对肯吃苦、口碑好、服务周到的“赤脚医生”,在年终分红时再给予额外的工分奖励。
“赤脚医生”就是农民中的一员,和乡亲们心贴心,对病人有求必应。在田里干活的农民,如果有哪里不舒服,见到走在路上的“赤脚医生”,只要朝他一招手,他就会赶来为你治疗。记得1964年的盛夏,当时我家住在嘉定县封浜乡。一天,我妈在水田里劳作,突然肚子痛起来,远远看到大队里的“赤脚医生”侯福兴正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我妈赶紧朝他招手。侯福兴见了,马上掉转车头,抄近路向我妈赶来。见我妈在水田里走路十分吃力,他就叫我妈在原地别动,自己脱了鞋子朝我妈走去。问明情况后,侯福兴先拿出阿司匹林、龙虎牌仁丹、痧药水,用自己随身带的开水给我妈服用,同时还关照我妈:“朱家阿婆,身体有病千万不要硬撑,等一会我再要经过这里,如果肚子痛还不好,你再喊我。”
边劳动边看病是赤脚医生的本色
当侯福兴再经过时,田里不见了我妈,他赶紧追到我家里。见我妈坐在一张靠背椅上,脸色难看,额头冒汗,十分痛苦,当即为我妈作了诊断,对我说:“永其,你妈很可能是盲肠炎,我先给她打一针止痛针,你马上准备送你妈去南翔人民医院诊治……”
南翔人民医院离我家有十来里路,我一无车子,二无电话,怎么办?侯福兴见我一脸无奈,便说:“我叫了辆拖拉机停在我家门口,原准备装三只肥猪到封浜生猪收购站去卖。我今天就不去卖猪了,让拖拉机来送阿婆去南翔人民医院。”说完,他骑上自行车一溜烟地赶回家去。我也赶紧向隔壁阿元伯伯家借了只藤躺椅,上面铺条棉被,让我妈躺在藤椅上。这是当时最好的出行装备了。
不到半小时,侯福兴就领着拖拉机“嘭嘭嘭”地开到了我家门口,帮我把我妈抬上了拖拉机。他怕我对医院看病流程不熟悉,会耽误时间,于是就陪我一起去南翔人民医院。一进医院,他先去找“赤脚医生”的培训老师王医生。王医生一见是自己的学生来找他,非常亲热。有了王医生的帮助,一路绿灯,很快就办妥了就诊手续,确诊我妈患了急性盲肠炎,必须立即动手术,费用由侯福兴与王医生共同担保,待病愈出院时一次结清。所以我妈进院后不到两小时就进了手术室。医生说幸亏送来得早,及时进行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到我领着我妈出院的那天,母子俩感激万分,热泪盈眶。
赤脚医生在为儿童做检查
“赤脚医生”虽然不是正规医生,可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们承担了乡村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以我们嘉定县为例,1970年新增乡村卫生保健员947名,每个保健站有2至4名,而当时全县正式医生也不过1128人。当年社员们编的顺口溜,至今我仍记得几句:赤脚医生实在好,有病的社员记得牢,不管白天和黑夜,不管风雨又雪落,送医送药不耽搁……
作者:朱永其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