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 日本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导演之一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六十年后的同一天因为身患癌症去世。出生日与去世日的重叠,以及从中国文化看来正好一甲子轮回的年龄,为小津安二郎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传奇色彩。似乎正应了他说过的一句话:
“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轮回、无常等深奥的主题。”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是日本世界级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现存个人日记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四十余万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导演多达32册、时间跨度从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记。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简体中文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3月出版上市 豆瓣书店独家首发
从三十岁到六十岁,小津安二郎用日记记录他生活与艺术的真实侧影。在大历史的变迁下,一位真挚而有个性的电影人,如何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深,最终成为世界级艺术家,这部《全日记》带领读者和影迷贴近小津的生活,探寻其中的故事和秘密。
除了日记正文,《全日记》的附录信息量充沛,包括编者对小津日记所做的校异说明,日记中提到的电影列表,小津工作过的片厂职员人名等等,可谓小津电影爱好者和导演研究的必收宝典。
小津生于东京都深川,1923年进入松竹电影蒲田制片厂任摄影部助理。1927年以《忏悔之刃》初执导筒,就此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导演生涯。1932年拍了第一部可称为杰作的作品《我出生,但……》,获得当年《电影旬报》10大佳片的第一名。1941、1942、1949年完成的《户田家兄妹》《父亲在世时》和《晚春》,分别被《电影旬报》评为当年度十佳影片的第一、第二、第一名。1953年推出了代表作《东京物语》。晚年与搭档野田高梧一起在蓼科执笔作品剧本。
《我出生,但……》《户田家兄妹》《父亲在世时》电影海报
小津安二郎是公认的日本电影史上三大导演之一,和沟口健二(1898-1956)、黑泽明(1910-1998)鼎足而三,也是世界电影史上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的大师级导演。他一生执导的五十四部剧情长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代表作还包括《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1958年以《彼岸花》获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奖,1959年获艺术院赏,1961年以《秋日和》获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1963年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成为首次获此荣誉的日本电影导演。
《彼岸花》《浮草》《秋日和》电影海报
如果我来定义为什么发明电影,我会回答:
“是为了产生一部小津电影那样的作品。”
上面这段话出自以《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闻名于世的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作为小津安二郎的忠实粉丝,他曾专门跑到东京拍了一部纪录片《寻找小津》向偶像致敬。文德斯的好友、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也是小津安二郎的粉丝,尤其喜欢《东京物语》。
《东京物语》剧照
小津的电影风格含蓄隽永、余味悠远,被认为是只属于他独有的“小津调”,影响了无数导演。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也曾经以拍摄《咖啡时光》向小津致敬。
维姆·文德斯执导的《寻找小津》和侯孝贤执导《咖啡时光》
侯孝贤导演曾说:
孤独一生的小津赋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事变戏法般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率领无常,惘然上路。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几乎集中于一个题材:家庭。尤其是后期拍摄的十三部长片,《晚春》《麦秋》《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围绕着女儿出嫁展开,《宗方姐妹》《茶泡饭之味》《早春》探究夫妻之情,《东京物语》《东京暮色》《早安》《浮草》《小早川家之秋》描摹家庭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两代人的关系。
除了主题,小津的“不变”还体现在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这13部作品都是和老搭档野田高梧一起编剧;他的御用演员原节子和笠智众在很多部作品中扮演几乎相同的父亲和女儿角色,甚至角色的名字都差不多;永远放在低位拍摄的摄影机;少有移动的镜头,镜头里每一处布景、每一个道具,都在追求“恰到好处”的精确……以至于他那句原本是戏谑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成了“匠人精神”的代表之一。
原节子主演的《晚春》《麦秋》和《东京物语》被戏称为“纪子三部曲”在小津的电影和小津的日记之间寻找一种“矛盾的统一”。
著名导演贾樟柯在一次小津安二郎的研讨会上评论说:
过去了解的小津实际是一个“美学化了的小津”,阅读《小津安二郎全日记》使我从小津的美学世界进入其私人的世俗世界和日常世界,体会到一种“矛盾的统一”。就好像一体两面一样,电影作品呈现出来的小津和日记里所描写的小津之间有时候分裂,有时候一致,有很多电影创作上的蛛丝马迹,也可以透过日记了解到。
《小津安二郞全日记》中文简体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做豆腐”并不代表小津的电影气质和个人品味的单一,一定程度上,把豆腐做好,恰恰说明小津对生活和精神的极致追求和无限热爱。而这本《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正好给读者和影迷提供了一份最贴近真实的、最能看出小津真性情的记录。
比如《全日记》中有一个被编辑部经常拿来当笑话讲的梗:
问:小津最爱的事情是什么?
答:睡觉。
天气好当然要睡:“阳光照射在拉门上,暖洋洋的。美美地睡了一觉。”(1933年2月10日)
天气不好的时候更要睡:“阴天。下雨。稻荷祭。登贵来。整日迷迷瞪瞪地打瞌睡。”(1933年3月5日)
工作不顺利的原因是睡多了:“再怎么睡也睡不醒。脑袋瓜子也很迟钝。春天不适于工作。”(1933年3月20日)
思考人生目标这种大事的时候,居然也能睡过去:“明年正月去什么地方呢?边想着这些事,边睡午觉。” (1933年12月17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中文简体版 布面材质的封面正面,刻有小津的名字
除了午觉,小津喜欢美食爱喝酒,是个实实在在的吃货:
傍晚,与高梧、忠前往银座。在新金春吃牛肉火锅。
在colomban喝茶。(1935年4月30日)
比往常起得都要早。“吃”杂煮。
在被炉里稍微睡了会儿午觉。读《文艺春秋》。洗澡。晚上,做酒糟鲑鱼。很好吃。(1955年1月17日)
早上,吃酒糟鲑鱼。很是好吃。(1955年1月18日)
抱着酒瓶的小津
一般来说,吃货总是对生活着充满热爱……
小津还很爱读书,窗户大开,秋风吹进蚊帐里,再次阅读志贺直哉的《二十岁的一面》。(1935年8月30 日)
傍晚,回家。在车站前的书店购买《荷风全集》前期[出版]的十二册。前年大船发生火灾时,[这套书被]烧毁了。(1953年6月11日)
偶尔兴之所至会做几句“歪诗”,春尚浅,和风熏,虫牙穿心痛。
天将明,心数钟声两人行。(1935年3月5日)
在何处,骤雨来临时,吃上凉豆腐。(1935年8月4日)
真炎热,黑糖黏成一大个。(1935年8月5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内页实拍
喜欢旅行:
这段时间,干完工作后,我便越过天城[山],在莲田里休憩、观赏。在川端康成的舞女走过的线路上,我对这里的街道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旅愁。在这旅愁中有着慰藉我们的共同的东西。我丢下池忠,一个人开开心心地住宿在伊豆汤之岛。(1933年4月28日)
和你我一样会吐槽报酬低、工资不够花:
薪水日的抑郁。
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从这种状态下解脱出来呢?有点难以承受之感。(1933年6月28日)
去厂里。拿到饭钱。五十日元。
拿钱的人也很惭愧,出钱的人估计也很羞愧。(1937年7月14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内文
当然作为一个电影导演,肯定少不了各种与电影有关的记录:
这一天,我非常想尝试着拍摄有声电影。(1933年12月16日)
见到高村厂长。[他]从戛纳电影节回来后,[我]第一次见到他。[他]说《东京物语》的脚本很有趣。
五点,观看木下惠介《日本的悲剧》试映。虽然是他的野心之作,但[我]并没有受到感动,[影片]非常粗糙,就如同嚼加了醋的萝卜一样。没想到[这是一部]平庸之作。(1953年6月2日)
回家后不久,山本武打来电话,说要来。过不了一会,[山本]来。说敬三的角色让高桥来扮演如何?我陈述了理由后,拒绝了。敬三的角色,不是他这样的壮汉来演的。制片厂在演员的使用方面,有一种将不合适的人强加在身的做法,令人十分不愉快。(1953年6月9日)
拍摄《茶泡饭之味》时的小津
还有像1960年从2月到11月,对《秋日和》几乎一整年的拍摄记录:
两点,与野田一道前往里见先生的家。商量故事情节梗概。吃晚饭。先生夫人、静夫在座。喝酒糟。[人们]提出《秋日和》《秋七草》的名字。说着说着,一个父母不同、但像《早春》的故事情节出现。
有人提出让司叶子主演如何。大致方向定了下来,总算放下心来。(1960年2月13日)
半夜,醒来,读剧本。满眼都是描绘粗恶之处,越发感觉到事业之难成。这是生来懒惰之报应吗?还是事业之难成的懒惰呢?不应该忘记初心吧。(1960年9月10日)
榛名山湖畔亭的布景。下起雨来。
原节子的出演就此结束。样片。公司。与原、司在〈钵之木〉聚餐。(1960年9月28日)
《秋日和》公映第一天。三点多,山内打来电话,说票房很好。(1960年11月13日)
小津安二郎作为普通人的日常形象,在各种有趣的细节中被真实地呈现了出来,而这正是“日记”所独有的优势。比如每年开年立flag这种事情,“我”会随随便便告诉外人吗:
今年在喝酒方面约束点自己。应该做好工作。
看更多的电影。一定不要太贪心了。一定要注意身体。(1953年1月1日)
每天窝在被炉里,有点运动不足。恐怕又一次陷入头天立计划,当天不实行的状态。赶忙前往镰仓市民座,观看《要塞风云》。平庸之作。十一点半回家。可以说稍微运动了会儿。(1953年1月23日)
以及可能是很多影迷想从小津日记中探寻的,他和原节子之间的关系:
最近,不断传来与原节子结婚的传言。(1951年11月17日)
小津和原节子
其实小津在日记中对原节子的记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提及的更多是两人在工作中的过程,偶尔会有打电话,互相拜访这样的简单文字。但真相如何,或许只能留给影迷和读者们在种种蛛丝马迹中自行揣测了。
正如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作家格非说:
如果我们试图捕捉小津在电影中必然有所反映的世界观、政治立场和人生经验,其特殊的美学风格反而会成为一个理解的屏障。《小津安二郎全日记》的出版为我们探讨上述问题更加深入地认识小津的电影提供了一个契机。
清华大学教授张芬说:
他在字面或形式上关心的,仍然是食物、风景、及其他可能被电影镜头吸纳的细节。小津用回环往复的家庭主题作为帷幕,模糊地遮掩了那些在日本战后精神史上更为重要而残酷的问题。《小津安二郎全日记》,给影迷、喜欢小津、喜欢电影的读者们,提供了一件探寻“真正的小津”的最好工具。
可能是最好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次推出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是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出版,文本具有高度的稀缺性。整部《全日记》可以说是一份珍贵而全面的文献,是小津爱好者、研究者的必读之书。由小津研究专家&挚友田中真澄整理文本,严谨而丰富;小津电影及文化学者、知日翻译家周以量精心翻译。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