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附中名家讲坛活动现场,作家勒克莱齐奥与青年学子热忱分享文学创作经验,并为同学们签书。(上外附中供图)
■本报记者 许旸见习记者 王筱丽
“让我数一数,从意大利国旗顺过去的第32面,正是毛里求斯国旗——这是我童年的秘境,曾带来不少创作灵感。”日前,上外附中模联教室的名家讲坛活动座无虚席,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一番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他与现场近200名高中学子的距离。
一道道青春炽热的目光,顺着作家指的方向,找到墙壁上对应的国旗,全场发出会心的笑声。所谓模联,意指“模拟联合国”,这间主打国际化交流的教室里,悬挂着一长串风情各异的国旗。同时拥有法国、毛里求斯国籍的勒克莱齐奥,迫不及待地从中辨认出那块影响了他饮食、风俗、文化的故土。
“法国是我的祖国,但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乡,那就是毛里求斯。”除了地理环境的存在,毛里求斯也曾作为文学意象,集中出现在勒克莱齐奥颇具自传色彩的《寻金者》《隔离》《革命》中,这三部作品书写了家族后代寻根的经历。
寻找故园,其实也是探求自我在世界上的真正位置。热爱旅行、在中国高校定期开课的77岁勒克莱齐奥,依然享受“在路上”的乐趣。这份激情也触发了在场十六七岁少男少女的好奇与共鸣:原来,文学可以陪伴我们走那么远。
平凡生活也是灵感宝藏
面对年轻学子的注视与提问,这位作家表情认真,有时也调皮地用“这个问题很难,你有哲学家的天分”“哦这个问题简单多了”来调节气氛。
“我喜欢写作,但阅历有限,似乎并没有太多素材,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针对一些00后学生的困惑,勒克莱齐奥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讲述了他在非洲的一段少年时光。“我曾光着脚丫在非洲丛林里奔跑,就像原始的小豹子。这些无忧无虑的生活片段看似稀松平常,但那一刻带来的天高海阔,汇聚成独特的感受融进。”他笑言,并非经历大风大浪才能够提笔创作,每个人都能从属于自己的童年、学习生活中挖掘出具有个人色彩的文学财富。
正所谓“日常即经验”。而日常要转化成作品养分,勒克莱齐奥给出的两大法宝,是旅行与倾听,并尽可能融入当地的生活情境。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多次来中国,找机会拜访了莫言的故乡高密,专程去过毕飞宇的成长地兴化,到他的法语译者许钧老家龙游听听当地的乡音。
“我不太把个体与整个宇宙隔离开来。从20岁起我就努力将目光投向他人,从已知的生活中走出去。”他对上外附中学子表达了羡慕与祝福:“你们拥有国际化视野,可以与全世界分享中国文化。”正是将目光投射到更广泛他者的命运,勒克莱齐奥继承了拉伯雷以来法兰西作家体现的人文主义传统。比如小说《诉讼笔录》 透出对现代文明的思索反省,《沙漠》传递出反对殖民主义的立场,表达了对人类使命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作家所写的一定是跟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小世界”,但优秀作品所绵延出的深度与情感,是普遍的、超越国界的。
从聆听互动中汲取营养
勒克莱齐奥告诉学生们,他至今保留了手写习惯。“我需要质量很好的纸,含80%的布浆,一支钢笔,木头桌子。”这番话引起不少学生惊奇的啧啧声,对于几乎一出生就习惯数字化网络的新生代来说,文学的载体与呈现面貌,已发生不小的变化。
“他比预想的亲切幽默很多。”活动的学生主持人黄沁沁说,理解这位著名作家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搜索条目上的清单,而是有机会面对面,从聆听和互动中汲取营养。这种交流也辐射出上海青少年对国外当代文学的多元认知———有的学生雀跃于听到“法式英语腔调里的优雅”;有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几本勒克莱齐奥的小说当面请教书中细节;有的学生平日就写小说、剧本,揣着一肚子问题要与前辈切磋讨教。高二学生李天诚是上外附中云剧社的一员,最好奇作家如何抓住灵光闪现的刹那。听到“不光是拿着笔枯坐在书桌前,更多的功夫在于观察体验人生百态”,他似有所悟。
上外附中校长束定芳坐在听众席,随学生大笑或一起鼓掌。“互动场面超出了我的预期———有笑点,那是一种惺惺相惜的理解;有深情,那是文学大师与青年学子对艺术创作中的共鸣。虽然年长60多岁,但作家对孩子们真挚地打开了内心世界。”
文学边界没那么泾渭分明
文学体裁、创作风格的生硬划分,有时往往局限了对于文学的感性认识,勒克莱齐奥这样说。活动期间,学生王子钺手持《夜莺之歌》《树国之旅》向作家请教童书写作。“读者对象是孩子或是大人有区别吗?我觉得其实差不多。某种意义上,好作品可以令不同年龄层读者受益。”
在他看来,流行与古典也不完全对立。“重要的是捕捉当下的动人心魄。想想大诗人李白,他一边饮酒一边吟诗时,可没想着要如何高冷,他应该更愿意自我定位为摩登作家吧。”勒克莱齐奥半开玩笑道。他不吝分享对中国文学的喜爱:读《红楼梦》《水浒传》是在东方文化中历险;孔子、庄子的学问中有种未来性。
正如勒克莱齐奥所说“学习是人类最核心的品质”,他不愿给自己设限,并与学生们共勉:“我们仍需要书籍之外的东西,比如理解,对他者的爱,了解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据悉,名家讲坛活动是上外附中“国际文化月”的重头戏。上外附中每学年举办约十期名家讲坛,为学生打造获取多元知识、与专家交流的平台,已持续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