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志宏深情朗诵第一首诗《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在这条曲折而又漫长的道路上,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又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气壮山河?作家和诗人用文字铭刻了岁月,化作深情的诗句带着我们回溯永远无法忘却的往昔,更鼓舞我们以初心走向伟大新时代。
前昨两晚,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老中青三代表演者轮番登台,他们用丰沛饱满的情感,诵读着经时光与信仰淬炼过的文字。在他们身后,背景画全部出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大型美术作品展,是那些经典画作被多媒体激发的新光影;与他们的声音同行,诗朗诵的配乐出自大型交响合唱《启航》的音乐,再辅以笛子、二胡等民乐再造,是舞台精品的融合创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本场诗歌朗诵会的制作人之一吴孝明说,对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来说,恰逢十九大胜利召开,是件喜事,也是一种使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画展到诗歌朗诵会,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从舞台美术到舞台艺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描写、歌颂这个美好的时代。这既是对中国的深情讴歌,也是对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展望。”
看,96年了,那面绘有锤头与镰刀的红色旗帜高高飘扬、引领我们前进;听,新时代前进的号角已经向一个穿越了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吹响。
在革命诗作里,回望峥嵘岁月
本台诗歌朗诵会分九个章节:《上海建党》《井冈烽火》《万水千山》《延安战歌》《解放全中国》《缅怀英烈》《早安共和国》《历史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赞》,所选18篇诗作,出自毛泽东、叶挺、陈然、田汉、萧华、贺敬之、郭小川、闻捷、何平、王晓岭、赵丽宏等名家。
作家孙颙为此次的诗歌朗诵会撰写串联词。他告诉记者,从内容上说,纵贯各个时期、横跨祖国天南地北,这是选择诗作的一条准则。而在艺术特征上,抒情性是选诗原则,“可以说,这些诗作都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革命抒情诗”。
当观众循着诗意走进历史,眼前展开的是永远值得铭记的岁月。“黄浦江畔……十三个平均年龄二十八的书生……他们要同劳苦大众一道/用铁锤镰刀作为摧毁旧世界的武器/作为一个阶级的图腾”———这是对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的遥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是田汉写下 《义勇军进行曲》的情景再现;“我的西柏坡,一条羊肠道,走出新中国”———这里则有镰刀锤头的党旗插遍神州大地的豪情……
在诗情画意里,点燃新时代梦想
总导演黄景誉用“名篇名画名家”六个字来概括朗诵会的全貌,“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这座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城市,我们希望用这台诗歌朗诵会,用诗情画意点亮理想之光、信仰之光、时代之光,点燃大家对新时代的美好畅想”。
十九大代表、主持人印海蓉朗诵了赵丽宏的诗作《春天,请在中国落户》。“这是我在十九大后参与的第一项重要演出工作。诗中的两个关键词‘春天’‘落户’与我们希望美好新时代的寓意特别吻合。‘春天’是富有朝气的、欣欣向荣的,寓意着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落户’就是我们想要把美好的时代长久地留在中国,这是人民期盼国家美好、富强的朴素的愿望。”
朗诵会压轴,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同完成了艺术节向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特别委约的作品:《时间的入口》。孙颙说,在撰写串联词时,吉狄马加的诗歌也在创作中,“我们竟然不约而同用了时间这个主题”。串联词里,“时间开始了/伟大的时间/又一次开始”;新创的诗里写道:“我们将再次出发,吹号者就站在这个队伍的最前列,他用坚定的意志、勇气和思想,向一个穿越了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新时代,民心所向。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举行
礼赞新时代,诗颂党的96年光辉历程
本报讯 (首席记者王彦)10月28日、29日,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举行。朗诵会选取了18首诞生于不同时期的名家诗作和原创作品,把革命先辈和文艺工作者在漫长岁月里创作诗作记录时代风云、挥洒笔墨抒发壮志豪情的历程再现于舞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光辉历程,激励人们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适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围绕党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出发这一现实题材,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整体策划、整体推进、整体实施,推出了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启航》、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上海美术作品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诗歌朗诵会这三项上海重点文艺创作作品,“三位一体”地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值得一提的是,由艺术节中心委约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全新创作的《时间的入口》,作为本次诗歌朗诵会的压轴节目进行了全国首演。该作品中,诗人写道“一个创造过奇迹的巨人,必将在世界的注目中再次成为奇迹”,吹响新时代前进的号角,鼓舞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踏上新的伟大征程。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出席昨晚的朗诵会。
诗歌,是时代的黄钟大吕
———访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有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时间开始了!其实时间从未有过开始,当然也从未有过结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把这句话写在诗歌 《时间的入口》开头。他以为:“时间对世间万物何其公平,谁能抓住时间,谁能找到它的入口,谁也许就能找到发展的先机。”
因此,当那如同“一片没有边际浮悬的大海”的时间,忽然在此刻涌动出耀目的光芒,诗人欣喜地写下:“时间的入口已经被打开。”他说:“党的十九大举世瞩目,总书记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而我们要抓住新时代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
很多人认识吉狄马加,始于他在《自画像》里的一声呼喊,“啊,世界,请听我的回答/我是———彝———人”。这个来自大凉山的诗人,自步入诗坛就因他诗中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引起众人关注。但他的目光并不囿于家乡山水,他的视线投向的是广袤的大地、历史的纵深处。
刚过去的周末,吉狄马加受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特别创作的《时间的入口》在沪首演。经艺术家诵读,观众们听到了吉狄马加诗中不变的吟唱———对历史的关切、对英雄的敬仰、对光明的礼赞。而诗人对记者说:“诗歌真正不变的面目是,她从不是朝向狭隘自我的窃窃私语,而是面向公众的黄钟大吕。人民需要诗歌,诗歌也依然在公众生活里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正站在新时代入口,站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节点上,探准历史方位,时不我待,抓住机遇,这就是公众的心声。”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存在本身不依附于某种概念或符号,而是具有‘见证’的意义,它是诗人通过语言来呈现思想,通过内容来抹去形式痕迹的艺术创作。”在吉狄马加看来,虽然新作是部委约作品,但诗里的声音仍然、也只能来源于内心。他在夏天时开始构思新作,到秋天时收笔。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拿出诗歌再诵读一番,只在末尾添加了“新时代”三个字。“诗中所写基于我所关注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基于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共鸣。”
时间的入口
吉狄马加
有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
——时间开始了!
其实时间从未有过开始,
当然也从未有过结束。
因为时间的铁锤,无论
在宇宙深邃隐秘的穹顶,
还是在一粒微尘的心脏,
它的手臂,都在不停地摆动,
它永不疲倦,那精准的节奏,
敲击着未来巨大的鼓面。
时间就矗立我们的面前,
或许它已经站在了头顶,
尽管无色、无味、无形,
可我们仍然能听见它的回声。
那持续不断地每一次敲击,
都涌动着恒久未知的光芒。
时间不是一条线性的针孔,
它如果是——也只能是
一片没有边际浮悬的大海。
有时候,时间是坚硬的,
就好像那发着亮光的金属,
因此——我们才执着地相信,
只有时间,也只能是时间,
才能为一切不朽的事物命名。
有时候,时间也是柔软的,
那三色的马鞍,等待着骑手,
可它选择的方向和速度,
却谁也无法将它改变。
但是今天,作为一个诗人,
我要告诉你们,时间的入口
已经被打开,那灿烂的星群
就闪烁在辽阔无垠的天际。
虽然我们掌握不了时间的命运,
也不可能让它放慢向前的步伐,
但我们却能爬上时间的阶梯,
站在人类新世纪高塔的顶部,
像一只真正醒来吼叫的雄狮,
以风的姿态抖动红色的鬃毛。
虽然我们不能垄断时间,
就如同阳光和自由的空气,
它既属于我们,又属于
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
我们知道时间的珍贵,
那是因为我们浪费过时间,
那是因为我们曾经——
错失过时间给我们的机遇,
所以我们才这样告诉自己,
也告诉别人: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时间,我们就是骑手,
我们只能勇敢地骑上马背,
与时间赛跑,在这个需要
英雄的时代,我们就是英雄。
时间的入口已经被打开,
东方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子孙,
已经列队集合在了一起。
是的,我们将再一次出发,
迎风飘动着的,仍然是那面旗帜,
它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
但留在上面的弹孔,直到今天
都像沉默的眼睛,在审视着
旗帜下的每一个灵魂。
如果这面旗帜改变了颜色,
或者它在我们的手中坠落在地,
那都将是无法原谅的罪过。
我们将再次出发,一个
创造过奇迹的巨人,必将在
世界的注目中再次成为奇迹。
因为我们今天进行的创造,
是前人从未从事过的事业,
我们的胜利,就是人类的胜利,
我们的梦想,并非乌托邦的
想象,它必将引领我们——
最终进入那光辉的城池。
我们将再次出发,吹号者
就站在这个队伍的最前列,
吹号者眺望着未来,自信的目光
越过了群山、森林、河流和大地,
他激越的吹奏将感动每一个心灵。
他用坚定的意志、勇气和思想,
向一个穿越了五千年文明的民族,
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
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