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合唱《启航》作为艺术节开幕演出在沪首演。文汇报记者叶辰亮摄
■文汇报记者 徐璐明
伴随着《序曲》中轻柔的音乐和纯真的童声,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大幕。音乐中深沉的情感和充满画面感的旋律,仿佛把听众带入到那段艰难坎坷而又壮怀激烈的年代。这部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委约上海爱乐乐团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交响合唱作品,用当代青年的视角,感悟和抒发了96年前同龄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
整部作品表现了两层意义:一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走出黑暗,迎来黎明;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龚天鹏告诉记者,这部时长65分钟的作品是他与百年前革命先辈隔时空的心灵对话。
“海派”气息犹如空气一般弥漫其中
年仅25岁的作曲家龚天鹏与许多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当代青年一样,曾是琴童,有海外深造的经历。受到祖国繁荣强大的感召,他回国受聘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后,以敏锐的眼光观察与体验社会的发展和巨变。于是,音乐灵感在他心底萌发。“交响乐是无国界的世界语言,我渴望将中国厚重的文化历史背景、国人的民族自信和民族抱负,融入国际音乐语汇之中。”
从今年3月起,龚天鹏寻访了多个革命先烈纪念馆搜集资料。“革命先烈的事迹从网络、书籍中可以找到,但我不想把乐曲当成一项任务。但我更愿意亲身来到这些地方,以最虔诚的心态去体会90多年前年轻的英烈们,他们所面临的那个世界。”有了这样的经历和准备,灵感在他的脑海里涌动、迸发。之前,龚天鹏跟随上海文联赴甘肃天水采风。他坐在大巴上眺望远处的大山,音符在那一刻喷薄而出,他立刻在车上将旋律记录下来,一气呵成。
在龚天鹏看来,身为一名中国作曲家,仅仅掌握西方的作曲技巧是不够的。在《启航》中,他融入了大量上海的声音元素。上海码头号子、江南民歌、聂耳《大路歌》……“海派”气息如空气一般弥漫在这部交响合唱之中。
几代艺术家集体智慧凝结出《启航》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他们的作品中,能读出他们的追求、激情与担当。“他的音乐创作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当谈及《启航》,无论是执棒本场音乐会的指挥家汤沐海,还是担任文学策划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都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对于《启航》的音乐部分,汤沐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整部作品的音乐浓淡有致,音色和音乐主题的处理都恰如其分。”他认为,运用交响乐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更能凸显历史的厚重感。“在这部作品中,我感受到了青年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中华民族的崛起,犹如一艘巨舰,乘风破浪。”
事实上,此次创作,凝聚了上海几代艺术家的集体智慧。龚天鹏说,在最初的创作时,他曾一味追求音响效果,在配器上“下手过重”,以至于乐队的声音盖过了合唱团的人声。“一开始我以为是不是合唱团的人数太少了? 但汤沐海指挥建议我在乐队的配器上做减法。后来我将乐队的配器减掉了一半,乐队与人声出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
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启航》完成了数次的修改。在现场聆听这部交响合唱,感受观众如雷般的掌声,回想这几个月的辛勤工作,主创团队表示: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渴望用这部作品激发年轻人跳出自我,思考历史、思考民族魂。用当代青年人的视角,去呼吁、去唤起、去复兴先烈们的家国情怀,这就是 《启航》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