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凯文集《赏心乐事谁家院》分三册,分别为《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图为《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
学者郑培凯治学40余年,研究课题围绕晚明以来中国文化所经历的波折。近日,他将过去十数年所写学术随笔结集,收录其读书思考心得和四方游历的记录,构成一个学者生命历程的展现。他自言多年来治学、写作,是为了直面生命中的困惑。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他体会到古人也曾面临危机与挑战,在文化转型的波折中,唯有建立本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与自信,方能不负传统馈赠的文明精华。
一一一编者
郑培凯
说到我的学术研究,一般人会从我二十年来出版的著作来考虑,就是汤显祖研究、明代戏曲研究、茶文化、陶瓷下西洋、电影的人文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翻译等等,时代跨度很大,学术分科的领域相当不同,有些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表面上的“跳跃性”,内里是有其相关的逻辑,有一条我个人问学道路的逻辑。
认真说起来,我从事学术研究,并不是想当一名学者,而是要解决我内心的知识困惑,要回答心底难以遏抑的求知欲望,想要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知道我活着到底有什么存在意义。
我进大学时,考的是外文系,研读西方文学,学了一套1960年代学界流行的“新批评”文本细读分析方法,对文本的字斟句酌是基本训练。然而我对文学研究不理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思维语境感到不满,转而研习历史学,受到李济与许倬云两位老师的启迪,思考非文献的考古资料如何展现历史生活的实况,拟想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关系。回顾我大学的求学经验,对学问的兴趣,源于对个人生命意义的追求,治学是为了解:社会的生态变化如何影响了文化思想与文艺创作,艺术审美与历史文化变迁展现了什么样的文明进程。更进一步想理解,文学与艺术的杰作为何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
我1970年负笈美国,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迁,特别关注文学与社会变化的互动关系。在毫无功利的泛读过程中,我觉得晚明文学中出现的个人主体觉醒,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前兆,也就开始思考晚明文化的世界史意义。1972年我进入耶鲁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受到法国年鉴学派与布罗代尔研究16世纪环地中海区的影响,兴趣转为探索晚明以来中国文化与思维的历史波折,思考早期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历史重心转移到西方的变化。先是研究李贽与泉州海外贸易的历史背景,后来又研究汤显祖与晚明戏曲发展的关系,希望联系起商品经济发展、个人主体思维探索、文艺创作创新、戏剧演艺跨越不同社会阶层等课题,借着具体的历史案例,探讨文艺审美风尚发展的文化意义。又因导师史景迁的潜移默化,开始细致考察不同历史阶段各种社会阶层的生活经历,进而思考历史浪潮中每一个具体个人的生命意义,设身处地去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生命历程。
我探索表面上完全不同的学术领域,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兴趣广泛,另一方面则是隐约感到不同领域的学问,都是息息相关的,都涉及审美追求对文明发展的意义。汤显祖成长的晚明社会,文化人都有澄清天下的道德期许,然而现实的利欲熏心与蝇营狗苟,很容易就让人腐化,迫使汤显祖做出坚守节操的选择,开创文学戏曲的新天地。汤显祖的现代启示,和陶渊明与苏东坡的选择类似,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是道德节操的决定,也是自己人格塑造的审美追求,与人类追求美好的理想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在精神与物质领域的审美追求,如何在历史发展中具体展现,以及个人创造的“文化美学”贡献又如何启迪后世,是我一贯关心的问题,或许也就是串起我跨越文学、哲学、历史、艺术不同领域的线索。
我1974年开始研究汤显祖,40年来我一直研究他展现的文化意义,并由此延伸出历代审美追求的课题。从汤显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耿介高洁,从他的人生挫折学到了如何坚守文化与道德理念,从他的生花妙笔看到文人可以“立言”,可以为文化与艺术创造光辉灿烂的风景。赞颂汤显祖独立自主的人格,是我的历史体会,也是从未动摇的文化信念。我皓首穷经,希望人们浸润美好的生活环境与人生体验,学习传统中追求优美的品质,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祛除利欲熏心的贪婪想念。中国文化经历了近代的剧变,有必要从历史文化的研究中重新体会古人也曾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信,才能无负于传统留给我们的文明精华。
回顾我一直探索的近代历史进程,是从16、17世纪早期全球化到20世纪的全面全球化。这个历史阶段,涉及全球经济的变化,影响东亚思想文化与物质文明的流动,更促成西方文化霸权的兴起,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探索其冲击东亚文明的意义。这400年来的世界史,因东亚文化传统转型的动荡波折,出现人类文明发展中令人瞩目的契机,是需要我们努力思考与发掘的。
(作者为著名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