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国家话剧院2015上海演出季”谈起
话剧《中华士兵》剧照:抗日战争中,千余名刚刚入伍的十六七岁的陕西“冷娃”,在完成牵制敌人任务、弹尽粮绝之后,抱着“宁跳黄河死,不作亡国奴”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向黄河。(国话供图)
■本报记者 童薇菁
当被主持人称为“话剧大师”时,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过士行摇摇手,接过话筒说:“我实不敢妄称此中好手,只是一个还在不断修习的学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过士行更是坦荡荡直批中国话剧界不如人意之处:“(中国话剧)还是‘舞台腔’过于浓重,表现上不够自然,没能返璞归真。”
作为中国话剧界的“国字号”,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创团队都要面临这一考题:能不能说好中国故事,能不能在中国说好故事?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暨“中国国家话剧院2015上海演出季”即将亮相上海,7部风格迥异的话剧作品将陆续接受检验。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说:“实验探索,是唯一可行的路。成不成功,需要观众的检验。”
本土戏剧市场旺盛的需求,正炙热地呼唤着“中国原创,世界经典”。心念“中国原创”,是为了破解文本贫瘠、原创力匮乏、舞台表现虚弱的症候;关照“世界经典”,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实验移植、嫁接,更考验技巧与艺术。此次来沪的7部作品,有西方经典复排,有中国当代原创,无一不浸润着艺术家们的深深思考。如在过士行导演编剧的《暴风雪》里,那是《智取威虎山》的旋律在移动,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沉吟,落在中国南方罕见的暴风雪间隙,皆是“铤而走险”的人,“扑朔迷离”的事。
查明哲导演的《长夜》中,有一晚进城务工人员即将走出精神的漫漫长夜,民生事悠悠,说不尽是乡愁。秦腔唱出的《杨家将》、唢呐吹响的集结号,朴实的中国意象却肩负起宏大的精神叙事,在抗战题材的话剧《中华士兵》中,最终凝结成英雄血、黄河水、英灵魂。
“如果火红的颜料会飞溅到你的身上,你会拒绝它吗?”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则激动地向记者描述他导演新作《红色》,在观看这部话剧时,第一排的观众会被要求盖上塑料布,因为红色的颜料会真真切切地飞溅出来。这部“托尼奖”获奖作品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发生在过去,但它让人们真真实实地想到中国,想到今天中国的艺术市场。当代绘画大师马克·罗科斯的艺术遭遇,直指艺术的传承、艺术与商业的两难,既是艺术科普,更是艺术哲学。
王晓鹰说,好多戏剧界人士在观赏完《红色》后,都被编剧约翰·洛根精巧的层次构建“惊呆”了。不同知识领域、不同生活阅历的观众都能回味出意蕴悠长。就好比,看这部剧并不需要提前做当代艺术的功课,过程即是普及,中途已有收获,终点反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