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国产动画片又掀起话题了。因主要角色的设置“撞脸”皮克斯动画《赛车总动员》,国产动画《汽车人总动员》被境外媒体质疑,被国内网友亮差评,昨天更遭遇影院集体撤档。是该片真有抄袭嫌疑,还是所有人不约而同戴上了有色眼镜?
或许,网上的一项调查能说明一些问题。在这项题为“你怎么看《汽车人总动员》涉嫌抄袭”的调查中,有超八成网友选择“导演的态度比涉嫌抄袭的本身更让人气愤”。当舆论拿出《汽车人总动员》与《赛车总动员》两幅如出一辙的海报对比图时,该导演说:“这说明我们的海报明星脸。希望大家看到两片剧情的不同之处,我们这部作品就是要教孩子们思考和创新。”
是谁歪曲了真正的创新?而我们又该把怎样的创新意识留给下一代?
产业不成熟让“山寨”有机可乘
明明曾有引以为豪的中国学派美术片,到底是从何时起,中国动画竟然成了“山寨品”的超级仓库?“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成为海外动画片的加工大国。这在锻炼了国人动画技术的同时,也荒废了动画人的创造力。”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把“山寨风”的源头大致追溯到20年前。那时,一边是大量涌入的海外动画,一边则是国产动画的市场化。两股潮流裹挟,很难有人愿意沉下心来。
“动画片和普通商业片不同,它更需要有一颗纯净的心灵去创作。但在现有的状态下,似乎很难静下心来创作一部纯净的、真正能打动人的动画片。”在盘剑看来,我国动画产业架构尚未成型,产业投入产出周期长,因此融资难、资金短缺普遍给国内动画企业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压力。重压之下,创作者首要考量的是成本与利益,而非创意与教益。
中国动漫产业网则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国产动画“山寨”泛滥的原因。该网站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地的动漫扶持政策大致相同,基本按制作动画的分钟数对企业进行扶持,比如:原创影视动画作品在央视播出,每分钟补贴1500元;在省级电视台播出,每分钟补贴750元。原创电影动画在全国性院线和央视电影频道播出,每分钟补贴3000元;在地区性院线播出每分钟补贴1500元。南京一家动画公司的员工徐先生透露:“动画在电视台播出就能获得扶持资金。一些冲着扶持资金而来的动漫企业,拿着粗制滥造的作品,然后千方百计送到电视台播出,垃圾时段播出没关系,不收钱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播出,就意味着赚到分钟数的补贴了。”于是抄袭、“山寨”,随手套用现成海外动画的角色、场景等现象司空见惯。徐先生分析:“它带来的最大困扰是,原本准备走精品路线的动画公司,由于产量较少,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往往亏损、破产、被兼并,导致一些公司在利益驱使下也产生投机心态,形成整个动漫产业的恶性循环。”
对“山寨”麻木亦是对创新力的扼杀
平心而论,在“山寨”成风的国产动画界,《汽车人总动员》的内容未必是最无下限的个案,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所谓的“创新”应该被认同。“山寨”若成通往彼岸的捷径,那创新动力便会无处生长。
有专家指出,目前电视上,综艺节目跟风到底;电影中,同类型片层出不穷;就连文创产业都常被创意枯竭所累,去年“大黄鸭”巡游世界时,唯独在中国被疯狂复制。就像有的人天真地以为,“山寨”也是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不过是“弯道超车”的一种途径,可一旦习惯于坐享其成的等待,热衷于简单初级的复制,满足于微不足道的收获,这种“山寨思维”只会叫人不愿创新、不会创新。久而久之,“山寨”不过是给剽窃、抄袭披上一件遮羞的“马甲”。
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少年儿童,故其成败的重要意义关乎对下一代艺术审美、道德情操乃至文化认同的培养。这种培养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当孩子们沉浸在动画片里,久而久之,他们是在美德、美术的熏陶中养心、养眼,还是在泛滥的“山寨无罪”里麻木不仁?当“剧本荒”已在今天成为老生常谈,不如思考一下,是从何时开始,原创精神被扭曲至斯。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