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周敏娴
最近,朋友圈里不时会看到大家分享有关“天”的照片,灰黄的底色,漫天飘着不知是雾还是霾,蓝天好像被一个灰色玻璃罩隔在了肉眼不可企及的外头。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长,城市人群对于生活质量与天人关系的反思,催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在出版界体现为精神层面的自然文学以及技术层面的环保科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环保类作品在社会意识与出版市场两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近日《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登上多个媒体年度书单之后,又有一批环保类图书领跑今春新书推荐目录。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环保类图书并未如想象中热卖,吸引的依旧是相对小众的目光。
细微处洞见当代社会问题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在2014年红了一把。登顶深圳2014年度十大好书榜单后,它被拿来和《寂静的春天》比较,然而比起叙事弘大的《寂静的春天》,《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更像是小而美的一首诗,是用宁静谱就的一曲民谣。故事缘起作者汉普顿和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公园霍河雨林深处一块石头的约定。为了维护这方寸之地的静谧,甚至牵涉到远在数公里外的挖土机和飞机起降。就凭着这小小的约定,汉普顿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分贝的音量计,横越美国大陆,完成了一幅美国“声音心电图”,主张保卫自然的寂静。
说到环保类书籍,就不得不提经典之作《寂静的春天》。它描述了人类或将面临的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上世纪60年代以前,环保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一直到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问题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
另一本不得不提的书是《大灭绝时代》,将于2015年3月由译文出版社发行。原著名为《第六次灭绝》,去年在美国出版,由《纽约客》环境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主笔,她将近年走访全球生态现场发觉:人类的活动遍及地球的各个角落,遇到的大多数新物种要么被直接消灭,比如败于我们石器时代祖先手下的乳齿象、猛犸象和尼安德特人;要么被我们引来的害虫消灭,比如在上世纪50年代被人类带入夏威夷的中美洲狼蜗牛,至今已经杀死了岛上700种本土蜗牛中的90%……“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非同凡响的时代,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早已开始;而推动这一切的可怕角色,正是人类自己”,作者写道:“我们的一切作为,决定着这颗星球的未来”。
同样是物种灭绝的主题,2009年出版的《逝者如渡渡》去年再版,仍然是珍爱大自然者心中的一声叹息。“最后一只渡渡鸟,1681年,死于枪口下,毛里求斯……最后一只隆鸟,1649年,死于人类的捕杀,马达加斯加。”书里记录了数百年间世界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30多种动物的故事。一次次记录、寻找的过程中,他们被人类记住,也一次次戳着人类的心窝,拷问我们:悲剧已然发生,如何不再重演?在2014年亚马逊销售榜单上,《逝者如渡渡》跻身自然科学类前50名,也算是环保书中的佼佼者。
环保话题热了,但书卖得并不好
经典长销、新作频出,看似红火的环保类作品销量究竟如何?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张吉人说:“环保话题热了,但书卖得并不好。”作为环保类经典长销书的代表,《寂静的春天》2007年中文版直到2014年累计销量13470册,在大科普类中排名仅32,已经是开卷数据大科普类排行榜上销量最高的环保书。在张吉人看来,大科普类别中长期以来占主流的是科普类,博物类近年也吸引了不少关注,只有环保类一直不温不火。关于环保类非虚构作品如何才能在书市“杀出一条血路”,并引发关注?张吉人说:专业性和故事之间的平衡很重要。环保书要好看,除了做到科学性、可读性、故事性的有效结合,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热点烘托。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科室早年曾策划一套“绿色前沿译丛”,尽管搜罗了许多行业名著,国内市场成绩却一路走低。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出版将越来越强调社会纪实路线,更加贴近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今年即将出版的《汤姆斯河》,讲述著名环境科学记者费金笔下的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汤姆斯河坐落在新泽西州的小镇,表面平静,却在当代历史上臭名昭著:因当地空气和水污染而导致儿童癌症聚集。作家通过呈现令人震惊的调查,详细叙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发展中肆无忌惮的污染环境和监管缺失的故事,也为全世界的工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相关链接 最近这些环保书比较火
截至发稿,在亚马逊2014年每小时更新的书籍销售榜单中,以下两本入围环境科学类前100位:
第1位:《寂静的春天》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广大民众。
第31位:《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作者:[美]奇普·雅各布斯/威廉·凯莉
这本书描述“烟雾之都”美国洛杉矶市60多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发展和防治等历史细节。洛杉矶市两位记者奇普·雅各布斯和威廉·凯莉通过深入调查,描述了洛杉矶的居民如何在十几年内将洛杉矶市从烟雾蔽日恢复到蓝天白云,书中值得称道的是对众生相栩栩如生的刻画。
榜单外媒体推荐:《看不见的森林》
作者:[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这是一位生物学家一年的森林观测笔记,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一平方米的森林地块就是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延续数千年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有序繁衍。万物的生长休戚相关,即使微小到土地里的一颗种子,长成后也可能成为最大型哺乳动物的一部分,最让人感慨的是,作者花一整年的时间去亲近土地,把这些微小的生命链层层剥开,让大自然成为一个具象的实物,而不再是谁都可以提起,但谁都描述不清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