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法渔船减量
违法的大多是“三无”船,面对暴力抗法的渔船,连个手铐都没有,赤手空拳怎么对付?
石浦镇,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素有“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之喻,咸咸的海风中永远夹杂着淡淡的鱼腥味。亚洲最大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便位于此。
水产城的东部区是鱼饲料交易区,西部区是鱼类交易区。鱼饲料交易区边上,并排停靠着一排重型卡车,工人们正把一个个白色塑料盒往车上装。走近看,盒子装的都是5厘米左右的各种小鱼,每个盒子重约20公斤,拉到福建做鱼饲料用的,每斤价格0.7元。
王金奎,今年57岁,象山县鹤浦镇人,20岁就开始下海捕鱼。1998年,他卖掉了自己的渔船,上岸做起“鱼贩子”。“干我们这一行很辛苦,赶早摸黑,只能住在市场里。船什么时候靠岸,我们就什么时候到。现在中间商的利润非常低,海产品每斤的中间利润平均也就5分钱,赚的纯粹就是辛苦钱。最近几年,渔业不好,很多船老大也转行加入我们这个行列,竞争更厉害了,因此利润越来越低。”王金奎告诉记者。
为什么鱼会越来越少?王金奎指着旁边堆积如山的小鱼说,“每天这样捕捞,鱼会多吗?小鱼都捕上来做饲料了,哪有大鱼可捕?”这个交易市场,每天少则几百吨、多则1000多吨的小鱼被捕上来卖到附近加工厂做饲料。
“渔民们现在捕捞已经‘红了眼’,细密的拖网,一网下去恨不得把海泥都挖上来,什么大鱼小鱼统统捞光。7毛钱也是钱,大家都知道捕不到鱼就要亏钱,反正你不捕别人会捕。结果你捕我也捕,到最后谁都没得捕。”王金奎说,“道理大家都懂,小鱼不能捕,但是大家都不愿收手。一边是政府花大价钱往海里投放鱼苗,一边是渔民们争先恐后把小鱼儿捕上来当鱼饲料卖,常年恶性循环,海洋资源不枯竭才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的海洋渔业资源枯竭是多方面综合所致。象山县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张生荣大队长认为,首先是非法捕捞船数量太多。目前,象山县渔船有接近5000艘,登记在册的只有3300多艘,1630艘鱼船属于“三无”船只(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这些船只不在监管范围内,破坏力更大。可是,单靠渔政部门执法,力量太单薄,很难真正遏制“三无”船。
“‘三无’船如果在海上偷捕,渔民举报。茫茫大海,我们大多也是‘鞭长莫及’。赶到又怎样?遇到本省的合法船只违法,我们可以扣证罚款,甚至取消他的柴油补贴。可违法的大多是‘三无’船,或者外省偷鱼船。面对暴力抗法的渔船,我们连个手铐都没有,赤手空拳怎么对付他们?拨打110吗?等海警、边防赶到,人家早跑了。”张生荣大倒苦水。
浙江今年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活动,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象山县政府给我们的任务是,3年之内拆除1630艘‘三无’船只,整治有证但证和船不符的船只”。据浙江省某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浙江省内捕捞渔船约27000艘,其中“三无”船达到12000艘。
“下一个关键就是控制网具”。张生荣说,《渔业法》是1986年颁布的,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还是远远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速度,《渔业法》中至今没有统一的渔具渔网间隙的标准。而对于禁渔期偷捕的处罚更是滞后,譬如在禁渔期,违法偷捕情节严重的给予5万元以下的罚款。1986年的5万元,当时可谓重罚了。可如今5万元根本算不上罚款,违法成本过低,导致偷捕鱼者有恃无恐。
今年3月5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下发《浙江省实施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和禁用渔具目录工作方案》的通知,首次详细规定渔网渔具规格。
张生荣认为,要杜绝违法网具,关键要控制源头,单靠渔政部门不能杜绝违法渔具。现在渔民的渔网都不是渔家自己手工编织的,而是网具工厂机械生产的。这就需要从工厂源头把关,工商、质监等部门需要联动配合执法,发现生产违规渔具的厂家就重罚,令其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且,要全国联手,才能让市场上见不到违法渔网。
他表示,国家对伏季休渔的管理一年比一年严格是好事,但我国禁渔期分三个时间点,东海、黄海禁渔期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南海(含北部湾)和闽粤交界海域禁渔期为每年的6月1日12时至8月1日12时,渤海的禁渔期为每年6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这样就出现了三个开渔期,东海的开渔期比南海和渤海开渔期分别晚了一个半月和半个月。这就导致东海的船只还在禁渔,外省的船只大量跑到东海捕鱼,等到东海渔民开始捕捞时,鱼儿已经被其他省份的渔船捕捞得差不多了。“对此,东海渔民极为不理解,常常骂我们只管自己船,纵容外省船违法捕捞。”张生荣说。
张生荣介绍,去年象山县国家柴油补贴达9.7亿元。按照象山3300艘渔船来算,平均每艘船的补贴近30万元。为什么有的船主在捕鱼中宁可亏钱也不愿意报废或出让船只,还是冲着国家柴油补贴,这样就导致船的数量高居不下。如果国家拿出部分款项回收船只或提高报废船只补贴,这样将大大减少船只的数量。船少了,海洋资源才能逐渐恢复,渔民捕捞环境才能改善,如此良性循环,我国近海海洋资源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文汇报驻浙记者蒋萍 通讯员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