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饭后,长宁的百姓们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夜公园。今年起,长宁区直管11座公园大绿地全面开放夜公园,延长开放时间至21点。其中凯桥绿地、华山绿地、延虹绿地为24小时开放绿地。
近年来,长宁城区景观环境有了显著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达31.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29平方米,居市中心城区首位。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们,对亲近自然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对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做好公共绿化基础工作的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宁将开放夜公园列入今年区政府的实事项目,进一步满足居民健身休闲需要。
然而,开不开夜公园,曾经历了一场博弈——一边是群众亲近自然、健身娱乐的迫切需求,而另一边则意味着政府部门、管理方责任的N次方叠加。
俗话说,“做多错多”。但在矛盾面前,长宁却决定“伸手够一够”,政府多迈出一小步,开启夜公园。事实证明,这一小步的意味深长:群众满意度高了,平均每晚入园游客数万人次;公园管理方怨气少了,得到街道、公安等力量的大力支持,园内治安及秩序反而比原先好了;更重要的是一种默契:公园延长开放时间,大家更珍惜了,自觉游园蔚然成风。
补齐技防设施,打消“不情愿”
对于开放夜公园,“一开始大家并不情愿”,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史永亮毫不隐晦:客观上,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而主观上,大家普遍觉得“何苦自己惹麻烦”。
为了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在权衡左右后,在群众需求与政府责任之间,长宁找到了平衡点。并选择了合适路径:提升区属公园大绿地技防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做到成熟一个延长开放一个。
为了打消一线公园管理方的顾虑,政府首先“补齐”了各类设施:比如技防所需的探头、监控系统、灯光等等,均由政府财政投资。同时,打开了社会协同之门,邀请街道、公安等职能部门为夜公园管理做支撑。街道派出志愿者,公安增设治安点等等。
对于一线的管理公司来说,最实际的就是绿化养护成本。游人增多,这方面的支出肯定增加,对此,政府也给予了适当补贴。
从“管树”到“管人”再回到“管树”
从理想到现实,刚开放初始,夜公园的管理压力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想。
首先是人多。以中山公园为例,目前,平均每晚游客在9000人次左右。
人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安全。
为确保游人的人身安全,公园增设了照明,还在水面都架设了围栏等防护措施。为了严禁黄赌毒潜入公园,公园在增设技防设施的同时,加大了志愿者的巡查,还购置了巡逻车,便于及时发现、制止隐患。每个公园都与固定的警员实现“单线联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警力及时到场。
秩序安全,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广场舞噪音、大功率音响等问题。对此,公园一方面增加了安保人员,及时阻止大功率音响设备入园;同时也增加了技防措施,如中山公园园内部分广场区域安装了电子分贝测试屏,并配有人员手持式分贝测试仪对入园音响设备的音量进行约束。
经过几个月磨合,目前,公园管理正经历从“管树”到“管人”再回到“管树”的转变,噪声扰民、商贩贩卖小商品、游客破坏园内设施等现象在群防群治下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目前,尚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
特色,让游客做主人
开夜公园,不只是唱唱跳跳,长宁夜公园还苦苦寻找着自己的特色。
针对市民的文化需求,夜公园内先后开出了露天电影巡展活动。
还有更多现实需求,夜公园也纷纷补齐全套便民服务设施,即“十三个一”:一只常用药品箱、一把雨伞、一张交通指路图、一辆儿童推车、一辆残疾车、一只失物招领箱、一副急救担架、公园三牌、便民信息告示牌、一只应急针线包、一个饮水站、一周一次绿化咨询、一月一次医疗保健咨询。
同时加强了保洁的频率和力度,贯彻执行公园大绿地“开门清”,公厕在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九个无”:设施完好无损、地面无积水污物、无痰迹烟头、尿池无污垢、墙壁无刻画、坑边无粪便、无臭味、室内无蜘蛛网积灰、粪池无粪便外溢。
公园还注重和游客“对话”:增设完善了意见箱、公开投诉受理电话、加强投诉处理接待和记录、落实园长接待日等方式方法,构建起完整、畅通的窗口投诉处理机制。也欢迎广大市民集思广益,为办好夜公园提出合理化建议。
■创新探索篇
新医责险,将医患纠纷引出院外
长宁区属16家公立医院,2013年度,全区门急诊就诊总量约601万人次,住院人数约7万人次,医患纠纷案件224件,纠纷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三点七。
医患纠纷,最后的纠结点往往就在于赔付是否合理。去年,长宁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新医责险与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衔接联动,即“保调对接”的工作模式。首创区域理赔先例,确保调解协议金额得到及时有效赔付,让医患纠纷的调解有理可诉,有法可依,有险可保。
截至今年4月,新医责险保险公司共接到理赔报案60例,共有9家医院出险,已赔付44例,理赔中7例,处理中8例,零理赔1例。新医责险启动后,由于有医调委和保险公司共同介入医疗纠纷,大大减轻了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压力。同时医调委和保险公司作为与医疗机构无关的第三方参与调解,有效提高了医疗纠纷调解的权威性。实施8个月以来,没有发生因医疗纠纷而扰乱医疗秩序的事件。部分大额索赔纠纷,在各方积极作为下圆满化解。
据介绍,新医责险与传统医责险相比有四大特点:
进一步扩大了承保范围,不只承担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的赔付责任,还将2010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疗过错、医疗意外等事件均纳入保险责任范围。
此外,长宁区新医责险首次提出区域理赔概念,即一旦发生赔付事项,保险公司可打破传统医责险中医疗机构单独投保的界限,直接在由区属16家公立医疗机构共同认购的保险总额中进行理赔,有效解决了单个医院投保,保费高,赔付不足的后顾之忧。同时,此次启动的新医责险首次尝试设立公益性风险保障基金,在保险总额中预留15%的金额,用于解决疑难复杂医患纠纷个案化解后的理赔问题。
对区医调委成功调处的纠纷,医患双方签署调解协议以后,承保公司承诺在7个工作日将钱款赔付给患方,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对于3万元以上赔偿,医责险专员全程参与医调委调解工作,并依据医患双方签署的《调解协议书》及时理赔。让患者知道,出事了“找医调委讲理,找保险公司理赔”,可第一时间将矛盾引出院外。而通过保险公司先行支付纠纷理赔金额,医疗机构无法隐瞒各类较小医疗安全隐患事件,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医疗机构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政策扶持篇
完善生态链,育精品社会组织
每年10%,这是长宁社会组织的递增速度。
而这个速度,得益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组织生态链。
目前,长宁全区有社会组织568家,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其中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45个,约占全区社会组织的78%。
两年前,长宁创设了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已分别签约了二批入住的社会组织,第一批入园的20家社会组织中,已有14家成功孵化;第二批签约了17家社会组织入园,已有5家成功孵化。
创新实践园首先搭建了园区和社区供需对接平台,使政府部分职能的转移、社会组织的承接、公益项目的落地,在一个平台上得到实现。两年来,园区12个社会组织共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达到3272万元,其中市级项目10个,外区项目23个,区内项目21个。
为全力打造一流的社会组织,长宁选择了“1+10+N+185”培育孵化模式,即以长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主体,10个街镇枢纽式管理为孵化平台,N个条线特色型枢纽式培育为品牌,185个居民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模式。各社区、各条口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孵化基地,如江苏社区为老服务孵化基地,新泾镇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孵化基地,天山社区志愿者工作室孵化基地,东虹桥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孵化基地等,通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目前已形成了长宁区“公益伙伴日”、“学雷锋、展风采”、“社会组织进军营”等知名品牌活动。
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效,长宁制定了一系列规范。
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表;制定《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工作细则》,对购买环节进行细化并配备了工作流程图;讨论确定了《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方案》。
组织业务培训。举办各委办局、街镇购买服务工作负责人、各枢纽式组织负责人、项目承接组织负责人业务培训。
启动绩效评估。针对购买项目,评估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主要评估机构建设、项目运作、服务质量、财务管理和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内容。
■职能转变篇
68项“限时办结”,乐坏企业“老财务”
“以前来办事要跑好几趟,还要等待至少一周。现在只要来一次,当场就能办好了。”从事财务工作十几年的企业“老财务”章先生从长宁区办税服务大厅走出来,不由感叹:现在办理发票增量申请太方便了。据了解,这是长宁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推出的68项“限时办结”业务之一。
章先生在上海某(集团)有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经常会和税务部门打交道,对办税流程的点滴变化都十分关注。
他说,以前办发票增量申请,要等上一周左右才拿得到审批结果,还要抱着一大堆资料找专管员审核,现在发票增量审核和领购当场就能办好了。长宁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实行68项“即时办结”事项,让“老财务”章先生体验到了便民服务带来的“实惠”。他说,现在使用系统电子化办公更加规范了,只要提交资料齐全,电脑里立即就能显示出来。
据长宁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老百姓与税务局打交道的共有200多项业务之多,这次共推出了68项“即时办结”业务,比如原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原来要求7个工作日)、变更税务登记(原来要求4个工作日)、开具外出经营证明(原来要求7个工作日)、服务贸易等项目,均可以在税务局的办理窗口当场办理完毕。
每到月底,税务部门总会出现认证高峰,营业厅往往排起长龙。长宁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说:“如今引进了ARM机自助办理机,不必到窗口排队,像银行的ATM机一样,可自助办理了。”记者看到,在ARM机上“尝鲜”的纳税人络绎不绝,原本排着长龙的窗口因为自助办税设备的优化而“冷清”不少,财务工作者王女士称:“窗口排队人多的时候,我就在ARM机进行发票真伪的验证操作,确实很方便。”
为畅通“最后一公里”,长宁税务局第一税务所还开辟了“绿色通道服务”,为年老、孕妇、文盲、聋哑、肢残、智障等办理涉税业务确有不便的群体,视情况优先为其办理业务。
“长宁区有很多外资企业,外国人发工资也要通过我们‘审批’,才能转到国外账户。”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一开始存在语言不通,后来我们专门设置了双语服务。有些老外不光办税来找他们,就连家里有事要填写表格等也来请税务局工作人员帮忙。
■社会协同篇
晚托班解“三点半后”难题
下午4点,长宁区北二小学。放学潮的喧闹刚过,留下的一群孩子聚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而教师志愿者则站在讲台前,面前是一张学生交接表。
北二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弄堂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迁子女较多,每天约有10%左右的家长放学后不能及时来接孩子。针对临时看护孩子的迫切需求,2009年起,该校50多名老师就轮流当起了看护志愿者。
三点半以后去哪?这是孩子及家长们的普遍需求。学校周边、小区里多出了不少晚托班的广告,家长们见面后也互相打听,寻找可靠的晚托班。2009年,经过一番细致调研后,长宁启动“爱心晚托班”项目,率先实现全区所有公办小学全覆盖,为确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集中、无偿的学生放学后看护服务。
如何办晚托班,看护力量哪里来,怎样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针对这些问题,长宁“爱心晚托班”启动时就明确:看护点在学校,学校承担管理的主体指责,同时组织动员社区、家长志愿者、专职社工为补充,逐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共建结构。
据介绍,目前看护服务主要有三种模式:除了北二小学这样由教师志愿者承担管理的模式外,还有一些学校家长力量较强,有文教领域相关专业人士的,组织家委会、家长志愿者参与看护;对于社区义工较为集中的,学校与社区合作,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都要经过报名筛选,由社区推荐,学校面试通过后方能上岗。
据透露,目前,长宁还在着手将放学后看护服务的拓展和学校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城市少年宫等场馆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小学在晚托班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动,让孩子们放学后等待的这段时间,活动更加丰富,过得更加有趣。不过区教育部门还是建议家长要尽量多点时间陪伴孩子,因为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替代不了的作用。
■记者手记
伸手够一够,这是种态度
目前,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地开放夜公园,长宁是首家。
如何让群众路线落到实处?长宁将关注点放在了政府部门的态度上。比如开放夜公园,群众在这方面有需求,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这不是“必选项”,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群众路线是否落到实处,关键就要看这些‘可上可下’的项目”,长宁这样给自己定位:凡是群众有需求,而政府伸手够一够就能完成的项目,就主动作为。
事实证明,多做并不一定多错。政府的努力,绝大多数百姓还是领情的,主动珍惜并维护得来不易的成果,让相关后续管理进入良性循环。